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蝶恋花  送春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释:
①犹自:仍然。
②“绿满”句:在漫山遍野茂密的丛林中听见了杜鹃的叫声。
③“莫也”句:(鸟儿)莫非也因为人间的愁苦而忧愁吗?苦:又作“意”。
④潇潇雨:暴雨、急雨。潇潇是雨声。

(1)本词通过三个层次,委婉细腻地抒写对“春”的情感。请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这三个层次,然后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本词的情感。
(2)请简要分析“杜宇”、“黄昏”、“潇潇雨”这三个意象在抒情上所起的作用。
3.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4.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层次:系春,随春,送春;情感:惜春
(2)杜宇的鸣叫,是春残(春归)的标志,从而触发了词人对春之难留的愁苦情怀。 “黄昏”与“潇潇雨”,则通过环境的渲染,进一步强化了词人“送春”的惜别之情。
3.(5分)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2分)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回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3分)
4.(6分)①借物抒情(或“侧面烘托”、“想象”),(1分)前两句作者不直接写自己为春归而愁,却想象说即使无情的杜宇也因人的愁苦而发出愁啼之声,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之深。(2分)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1分)最后一句作者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的潇潇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含蓄蕴藉,韵味悠远。(2分)

二:
(1) 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拟人  将垂杨和春人格化,(2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2分)
(2)“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独,(2分)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的心情。(2分)

翻译:
楼外的垂杨千丝万缕,似乎想借此系住已然远去的春日。在那和风而舞的杨柳,仿佛想要随春而去,找到春天的归宿。
春残之时,花落草长,鲜绿覆满山川。只听到远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杜鹃即使无情,也在悲鸣春去的人间之苦啊。进酒赠春,春却依旧漠然而去,只是到了黄昏时候,落下一片漫天的大雨。

赏析:
《蝶恋花·送春》是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词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现得委婉多姿、细腻动人,在宋代诸多惜春之作中,显出了它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词中首先出现的是垂杨。“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这种“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的景色,对于阴历二月(即仲春时节),是最为典型的。上引贺诗中即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浓如烟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杨基《咏新柳》),也有别于“风吹无一叶”的衰柳(宋人翁灵舒《咏衰柳》)。为什么借它来表现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细如丝缕的枝条的构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联象。“少住春还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春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对暮春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柳絮是暮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诗人们说:“飞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他们都把飞絮同残春联系在一起。朱淑真却独出心裁,把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像黄庭坚在词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清平乐》)。比起简单写成“飞絮”“送春归”或“著人春意老”来,朱淑真这种“随春”的写法,就显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犹自”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造成了似乎是垂杨为了留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
像飞絮一样,哀鸣的杜宇(杜鹃鸟)也似看作是残春的标志。“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词人在想: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这就把上片中处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仅仅从“楼外”两个字,感觉到她的楼内张望;从“系春”“随春”,意识到是她在驰骋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杨和柳絮表现出来的。现在则由侧面烘托转向正面描写。
“把酒送春春不语”。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无结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这时把酒举杯,以示送春。唐末诗人韩偓《春尽日》诗有“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之句。朱淑真按照旧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却没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作者用一个“却”字,把“雨”变成了对春的送行。这写法同王灼的“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点绛唇》)相似,不过把暮雨同送春紧密相连,更耐人寻味: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声呢,还是春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
这首词同黄庭坚的《清平乐》都将春拟人,抒惜春情怀,但写法上各有千秋。黄词从追访消逝的春光着笔,朱词从借垂柳系春、飞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通过有层次的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相比之下,黄词更加空灵、爽丽,朱词则较多寄情于残春的景色,带有凄忱的情味,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97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徐祯卿《送萧若愚》阅读答案

    送萧若愚 徐祯卿 送君南下巴渝深,予亦迢迢湘水心。 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 注 巴渝:今川东地区。 (1)请对本诗前两句中的“深”“心…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8
  • 木兰诗故事梗概

    木兰诗故事梗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故事梗概,仅供参考。   木兰诗故事梗概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52
  •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咏菊》阅读答案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20
  • 孟郊《洛桥晚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洛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释 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4
  •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田园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试题】    1.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ldq…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56
  • 课文木兰诗讲解

    课文木兰诗讲解   1.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