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推窗》阅读答案及赏析

推窗
袁枚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1)这首诗抒写诗人              (时刻和天气)推窗一刹那间的感受。
(2)请具体分析“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清晨雨霁风止后
(2)诗人是那样急不可耐,雨止后立即“推窗”,先一睹青山之风采,而青山亦似解人意,好像早在窗前等候,诗人窗才推开,它们便扑面而来。“相思久”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令青山亦起相思之意,则山就更值得诗人眷念了。而写山能“扑面来”,又化静为动,更显得山具有灵性,富有生活情趣。这两句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喜爱。

诗人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赏析
《推窗》是清代乾隆年间极负盛名的“性灵派”诗人袁枚的代表作品,他认为作诗要表现诗人的真性情。这首小诗构思精巧,比喻贴切,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的热爱。随着诗人推开具体实在的窗户,心灵的窗户也随之豁然开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原有的不快被涤荡一尽,烟消云散。

前两句:一夜风雨交加,不敢开窗,作者无奈闷在屋里,渴望呼吸新鲜空气。于是第二天早晨经过了一整夜的狂风暴雨后,风雨平息,作者迫不及待地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
后两句:把山拟人化,山儿善解人意,好似知道“我”渴望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心情,于是一开窗,便扑面而来。从侧面烘托了作者对大自然无比的热爱。

解析
本来不经意的一件事,下雨,闭门,开窗,在著名才子袁枚的笔下,却写得极有韵味。
由于风雨大作而将门窗关紧,风雨过后将其打开本是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情,而用“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将其升华,以山的扑面而来表现人对山的喜爱之情,诗意顿出。整夜的狂风暴雨,使窗户不能轻易打开,而主人和青山却好像“相思日久”,待天亮雨停,主人刚一开窗,青山就扑面拥来。这人,与青山为伴;这山,“万水千山总是情”,两者已融为一体。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取决于对事物的审美情趣:比如这首诗,大雨,蓬户(茅屋),青山,窗户等,有了认识和感知,有了审美情趣,才能把所见,所闻,所思诉诸笔端,把诗写“活”。
“推窗扑面来”,一个“扑”字,写的极活。
这一源自生活的小小片段,成了作者陶冶性灵的窗口,这种探索精神,值得学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03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武松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其根本原因是()。

    武松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其根本原因是()。 A.武艺高强,智勇双全 B.嫉恶如仇,敢做敢当 C.有胆量,有气魄 D.武艺高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正直无私,嫉恶如仇(正确答…

    题库 2022年9月8日
    224
  • 杜牧《边上闻笳其二》阅读答案附赏析

    边上闻笳(其二) 杜牧 海②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和少数民族地区。②海:瀚…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0
  • 袁术七路军征徐州,其中以下哪路军首领是汉室降将?

    袁术七路军征徐州,其中以下哪路军首领是汉室降将? A.张勋 B.陈纪 C.桥蕤 D.韩暹 正确答案:D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76
  • 诗歌鉴赏试题综合检测及答案

    1.阅读杨炯《战城南》,完成试题。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8
  • 姜宸英《惜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惜花 [清]姜宸英 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 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 [注]绾恨:把恨绕住。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最…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1
  • 诗经 人生哲理的句子

    诗经 人生哲理的句子   《诗经》之中有很多民歌,这些民歌无不流淌着活泼泼、火辣辣、浓烈烈的情感和情愫,终于流淌出那些优美动人的句子。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诗经 人生哲理的句子,希望…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