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泪》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
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青袍,古时读书人常穿的一种袍子,此指贫寒之士。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个地位低微的小官,经常要送迎贵客,饱受奚落和排挤,诗中常以青袍自嘲。玉珂,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

(1)此诗题为“泪”,可全诗并不见一“泪”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此诗是如何扣题写“泪”的。(4分)
(2)前人评价此诗“前六句一气赶下,忽以后二句拨转,手段高明”,这里的“手段”说的是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此诗句句写“泪”,前六句用典。(1分)这些典故讲的都是前朝那些令人悲伤流泪的事,如:首句用汉武帝时宫女的不幸遭遇言宫女失宠之悲,第二句化用江淹《别赋》诗意言游子思乡之悲,第三句用了湘妃竹的典故言逝者永别之悲,第四句用了《晋书》有关羊祜的典故言思念先贤之悲,第五句用了王昭君的典故感念昭君远嫁之悲,第六句用楚霸王项羽典故言兵败受困之悲。(2分,六个典故只要指出两个即可)最后两句写作者亲身经历的伤痛流泪之事。(1分)
(2)①“手段”说的是对比(衬托)手法。前六句用了六个有关泪的典故,衬托后两句“青袍送玉珂”的痛苦。(2分)②前六句所述古时伤心之泪,皆不及诗人以一介寒士送显贵出京时感伤之泪,从而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职位卑微、耻居人下的悲愤之情(2分)

赏析: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程《笺》云:"此篇全用兴体,至截处一点正义便住。……八句凡七种泪,只结句一泪为切肤之痛。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陶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0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美丽诗经》阅读答案

    《美丽诗经》阅读答案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3
  • 刘克庄《早行》阅读答案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6
  • 陈继儒《霜天晓角》阅读答案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  &n…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0
  • 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

    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 A、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B、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D、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111
  • 李益《隋宫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隋宫燕 [唐]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注]贞元十六年,李益曾客游扬州,见到当年隋炀帝的行宫遗迹,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7
  • 木兰诗改编为

    木兰诗改编为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