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岸帻》阅读答案赏析

岸帻 (宋)
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
【注】①帻是覆盖在额头的头巾。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时期。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前两联描绘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2分)山头薄阴笼罩,细雨淋湿青林,(2分)透出阴冷寂寞的气氛。(1分)
(2).①思乡之情。诗人眼中的深春景象提醒他时令变换,离家日久,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②闲居的寂寞(或:不得任用的哀愁)。诗人被朝廷放逐,闲居穷乡,百事不理,貌似时时得闲,吟咏诗词,实则表现了自己失意寂寞的情怀。(每点3分,其中情感内容1分,分析2分,共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从诗的前两联诗句中筛选写景的词语进行归纳。在前两联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意象有:清晓(早晨的清凉晓风)、山头、薄阴、乱云、翠壁(苍翠的树林如同墙壁)、细雨、湿青林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春天清晨波阴笼罩山头、细雨淋湿树林的阴冷空寂图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须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诗中词语传达出来的。在本诗中,前两联写景,写的是阴冷孤寂之景。后两联转入抒情。“时改”即时令改换;“客心动”即诗人产生了某种感情;“穷乡”即诗人居住的偏僻乡村;“百不理”实际“百事不理”之意;“时得一闻吟”意即“(好像)时时可以听见吟诗的声音”。于是,由“客心”可知诗人的思乡之情;由“百不理”可看出诗人闲居的寂寞;由“时得一闻吟”可知诗人失意寂寞的情怀。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作者: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0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修辞赏析

    木兰诗修辞赏析   导语:《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因此里面有很多修辞手法,下面请大家跟小编一起赏析木兰诗修辞吧!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8
  •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

    前出塞九首(其八) 杜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注:①唐玄宗即位以后,在边地不断发动以掠夺财富为目…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7
  • 被羌人称为“白马将军”的是谁?

    被羌人称为“白马将军”的是谁? A.赵云 B.公孙瓒 C.文丑 D.孙坚 正确答案:B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54
  • 白居易《缭绫 念女工之劳也》阅读答案附赏析

    缭绫①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⑵。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⑶,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⑷,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⑸。 去年中使宣口敕⑹…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29
  • 王士慎《江上望青山忆旧》与王士祯《江上》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江上望青山忆旧 王士慎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此诗是清代诗人王士慎的作品,共28个字。全诗通过景物差及时差的对比表现对扬子江渐生的热爱…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0
  • 赵汝愚《柳梢青·西湖》阅读答案赏析

    柳梢青·西湖 赵汝愚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1.词人调动了哪些…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