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附赏析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⑴少(shǎo):不多。
⑵池边:一作“池中”。
⑶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本诗中的“题”是__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______
2.前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画出了李凝居处的_______,暗示出了他隐居的身份.
3.诗中"僧敲月下门"是以____衬___.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____,"不负言"表示______. 写出了作者对隐嬵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於诗句:____
6.“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答案:
1、写居所
2、幽静、人迹罕至
3、动静
4、约定时期不会忘了约定
5、僧敲月下门
6、以动衬静
7、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

二: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
参考答案:
1B. “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少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2C.“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没有
 
3.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住。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4.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的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意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5对这首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写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C.“闲居”句中的“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解答:
【解析】解此题,须把握全诗,抓住主旨。诗以“幽”字为眼,以“隐居”为主题,首联写的是李凝幽居周围的环境,一条草遮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近旁也无人居住。
淡淡两笔,“幽”字毕现,而C项对此句的解释不准,因“少”有表示数量少、年龄小的义项,而把“少(shǎo)邻并”,误为“少(Shào)邻并”了。故答案为C。

赏析: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而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代广为传诵。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1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阅读答案及赏析

    壶中天 张炎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②。野人惊问:泛槎③何处狂客? 迎面落…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48
  • 刘仙伦《题张仲隆快目楼壁》阅读答案附赏析

    题张仲隆快目楼壁 (南宋)刘仙伦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 只愁笑语惊阊阖①,不管栏杆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②淮山③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注…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5
  • 王安石《太湖恬亭》阅读答案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218
  • 《秋思寄子由》《秋夜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秋思寄子由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3
  • 第一人称改写木兰诗

    第一人称改写木兰诗   第一人称改写木兰诗   “哎,哎.”叹气声重复的夹在织布声中,里面夹杂了我很无奈的叹息.忽然,织布机不再作响了,只有叹息一声接着一声的在房间内回荡.   你…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0
  • 刘禹锡《送春词》朱弁《送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送春词 【唐】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①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送春 【宋】朱弁② …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