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 人活一生,如逆水行舟般的艰难,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行人。 
  [出自]  苏轼  《临江仙》

       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
    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祐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祐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都门:指汴京。
    改火:本指四季以不同木材钻木取火,后多指寒食禁火三日后重新起火,故以一改指一年。
    春温:如春天般温暖。
   “无波”二句:化用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句。古井无波:古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
    节:竹节,比喻人之节操。
    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
    尊:酒器。翠眉:指送别的官妓。
    颦:皱眉。宋代官吏宴饮,多有官伎歌舞侑酒,这里表面是劝歌伎不要悲伤,实际上是劝慰友人不必哀愁。
    逆旅:旅舍。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是三年了,你远涉天涯,一直奔走辗转在这人世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温暖。你的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子。
    我心惆怅,因为又要离别,你要连夜扬起孤帆前行,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对着酒杯太过凄婉。其实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舍一般,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和你是一样的啊。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7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韩愈《论佛骨表》阅读答案及翻译

    论佛骨表 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2
  • 《书沈通明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和译文

    《书沈通明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和译文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2
  • 《归雁·作计胸怀早》翻译赏析

      《归雁·作计胸怀早》作者为宋朝诗人陈师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作计胸怀早,为生去住频。   固违阴岭雪,不尽洞庭春。   巧作斜行字,催归去国人。   知时如有信,决起亦相亲…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7
  • 袁炜字懋中文言文翻译

    袁炜字懋中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我们要学习的,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袁炜字懋中文言文翻译,欢迎各位阅读。   袁炜字懋中文言文翻译  【原文】   袁炜,字懋中,慈溪人。嘉靖十…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5
  • 战国策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的原文及翻译

      作者:刘向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80
  • 初中语文课文快速背诵方法大全

    初中语文课文背诵方法大全: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