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 的《江南春》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诗】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参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描绘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8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门枕碧溪冰皓耀,槛齐青嶂雪嵯峨。”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门枕碧溪冰皓耀,槛齐青嶂雪嵯峨。”这两句是说,门枕着碧绿的溪水,山间的冰经太阳一照发出洁白的光亮,照在溪水之上;栏干与青嶂齐高,远处更高的山峰上,仍然是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0
  • 《宋史杨栋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杨栋,字元极,眉州青城人,绍定二年进士第二,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未上,丁母忧,服除,迁荆南制置司。丁父忧,服除,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兼吴益王府教授。入对,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0
  • 《昭君怨·赋松上鸥》翻译赏析

      《昭君怨·赋松上鸥》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前…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2
  • 戴叔伦《苏溪亭》原文、注释和鉴赏

    苏溪亭上草漫漫(2),谁倚东风十二阑(3)?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4)。   【注释】 (1)此诗的写作地点与时间,与上首《兰溪棹歌》相近。 (2)苏溪:浙江…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401
  •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白居易《夜筝》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4
  • 《伤寒论·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原文及翻译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作者:张仲景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