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及全诗赏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

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诗人苏轼 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95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秋霁·江水苍苍》原文及译文赏析

      《秋霁·江水苍苍》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史达祖。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33
  • 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

    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   导语: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传曰:…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3
  • 南陵道中(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南陵道中(杜牧)   唐南陵县(今安徽南陵县)属宣州。杜牧在大和四年(830)九月至大和七年(833)即二十八岁至三十一岁时,随宣歙观 察使沈传师在宣州(治所宣城,今安徽宣城)…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4
  • 舜庙怀古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游湘有余怨,岂是圣人心。竹路猿啼古,祠宫蔓草深。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巡狩去不返,烟云怨至今。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71
  • 【南吕】四块玉(旧酒投)

             关汉卿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2
  • 小学必背文言文注音

    小学必背文言文注音   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各位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小学必背文言文注音!   小学必背文言文注音1 咏鹅 骆宾王   é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