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全诗翻译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   在园地里采菊时无意中望到庐山,一种悠然之乐油然而生。
  [出自]   东晋  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①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②「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③尔:如此、这样。
  ④「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⑤「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⑥见:jian
  ⑦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⑧日夕:傍晚。
  ⑨相与:相伴。
  ⑩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辩,辨识。

译文1: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心中的深奥!
   
译文2: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赏析: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这首《饮酒》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醉花阴》等名篇都有此诗的影子。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0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双调水仙子梦觉》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水仙子·梦觉(唤回春梦一双蝶)   乔吉   唤回春梦一双蝶,忙煞黄尘两只靴。   三十年几度花开谢,熬煎成头上雪。   海漫漫谁是龙蛇?   鲁子敬能施惠…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1
  • 李清照词,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6
  •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原文赏析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作者为宋朝诗人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7
  • 初中课内古诗词重点句子赏析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r…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4
  • 赵伯公肥大

      【文言文】   赵伯公肥大,夏日醉卧。孙儿缘其肚上戏,因以李子内其脐中,累七八枚。既醒了不觉。数日后,乃知痛。李大烂,汁出,以为脐穴,惧死乃命妻子处分家事,乃泣谓家人曰:&ld…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6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

    古诗文 2022年5月23日
    1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