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怨情》全诗翻译赏析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译文]  只见她满脸的泪痕还是湿的,却不知道她内心恨的人是谁?
  [出自]  李白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释:
    “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深坐,久久呆坐。
  颦蛾眉:皱眉。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译文二:
美人卷起珍珠帘子,久坐凝望紧皱蛾眉。只见满脸斑斑泪痕,不知心里究竟恨谁。

【评点】
这是一首写弃妇怨情的诗。初读本诗,犹见白描仕女图。诗中描写美人卷珠帘,夜半皱眉落泪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她盼望爱人归来不得而哀伤怨恨之情。全诗哀婉悲凉,缠绵悱恻。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达到一定高度和境界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都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和“留白”。这首诗描写弃妇闺怨的诗歌,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寥寥二十个字,却真正做到了充分留白,意蕴无穷;同时在刻画女性神态上也是真切细微,气韵生动,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因此,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前两句描写美人等待盼望时的动作和神态。美人卷起珠帘,盼望着爱人早点归来。她静静地坐着,等啊等,一直等到双眉紧蹙,也没有见到爱人出现。一个“深”字,不仅点明了等待时间之长,而且还暗含有门庭深邃之意。
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美人不见心上人的幽怨神情:她殷切期盼的心上人始终没有出现,不禁潸然泪下,泪流满面。全诗最后一句以问句结尾,写法巧妙。明明是怨恨情人不来,却偏要说“不知心恨谁”,这样写不仅做到了充分留白,而且这样收束全篇也使得诗歌读起来更加含蓄隽永,韵味无穷。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朴实简练的文笔,形象地描写了闺中弃妇的情态,重点突出“怨”字——美人因“怨”而坐待,因“怨”而颦眉,因“怨”而落泪,因“怨”而生恨,主题层层深化。而从这怨之深中,也不难窥其情之切。诗人最终并没有将其怨恨的对象点明,也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待读者自解。
此外,我们若结合诗人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也能看出诗人虽表面上是写怨妇被弃,其实是借此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被朝廷重用,郁郁不得志的愁情。

赏析:
这首诗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口头时髦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李白诗歌的“含蓄蕴藉”是指诗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幕帘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 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可见诗人的洞察力。全诗哀婉凄凉,缠绵悱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61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春夜闻笛》《采桑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春夜闻笛① 唐 李益 寒山② 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③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3
  • 晁错言兵事疏原文及翻译

      晁错   原文: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36
  • 《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翻译赏析

      《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作者为宋朝诗人陈师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翰墨功名里,江山富贵人。   倏看双鸟下,已负百年身。   【前言】   《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二首》是宋代…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28
  • 春节团聚的古诗

      文人笔下的春节,峥嵘着他们的人生阅历,任时光蹉跎,容颜老去,年味却历久弥香。在《沈从文文集》里,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春节玩儿灯放焰火的场景,热闹非凡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下面…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44
  •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砸缸是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相关的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8
  • 方孝孺《蚊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蚊对 (明)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