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翻译赏析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译文]  路边是无数的官柳,水上是不谙人情的画船,船中坐着漂泊无依的行客。
  [出自]  北宋  晁补之  《忆少年·别历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注释:
     《忆少年》是晁补之创制的一个词牌。
     历下:山东历城县。
   官柳:大道两旁的柳树。官,把官道,大路。
   画舸:画船,指首尾彩画的大船。
   南山:指历山,在历城县南。
   罨画:色彩杂染的图画。[绀]红青色。
   刘郎:刘唐刘禹锡,这里借指词人自己。

译文1:
     路边是无数的官柳,水上是不谙人情的画船,船中坐着漂泊无依的行客。南山还知道送我远行,高高的城墙却把人阻隔。
    园林五彩缤纷,溪水清澈,即便重来这美景也会成陈迹。刘郎的鬓发都这样变白,更何况是娇嫩的桃花颜色。
   
译文2:
    官道上伸向远方的柳树,不谙人情的彩舟,将把我送到他乡。那南山似乎有情,尚知来送行,只是阻隔了站在高城处依依送别佳人。
     五彩缤纷的历下园林,青碧的溪水溢彩流光。纵然是还有重来的日子,这一切也只能是美好的忆想。那时节想必两鬓班白如霜,更何况娇弱似桃花的佳人,怕也经不起离愁的熬煎而憔悴了。

【评点】
这首词作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初,是词人谪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别历下时的抒怀之作。
上片写离别的情景。起首以三个“无”字的排比句,细笔轻描,描写船载行客远去的情景,凝练生动,表现未见意中人相送的落寞怅惘之情。“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三句虽为排比,但呈递进关系,顺着路两边无数的柳树,看到了水上漂浮的画船,画船引出船里所坐之人。以“官柳”的冷漠,“画舸”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抒发“无根”的感受,写尽漂泊孤零、宦途艰难之状。“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二句,先写南山的有情,再写城墙的阻隔,点出题旨——意中人没有前来相送。有情之物与无情之人的对比,鲜明而强烈,词人内心的怅惘与失望,跃然纸上。
下片写对历城风光的眷恋和设想他日重来将会物是人非,表达感伤迟暮之意。“罨画园林溪绀碧”写的是历城的美景,园林五彩缤纷,溪水清澈见底,一派景色盎然。“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是词人对人事变迁的预想,满含哀叹。历城的风光即使能够重来,也会成陈迹。刘郎的鬓发都这样变白,更何况是娇嫩的桃花颜色。结尾几句把感慨推向极致,极言离别的愁苦,蒙冤的怨恨,个中孤单落寞,感人肺腑,令人读之不禁泣下。
全词精警深婉,语言清丽雅致,无一丝艳色,却耐人寻味。

赏析:
这首词作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初,是此人谪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别历下时的抒怀之作。
    上片写离别的情景。起首以三个“无”字的排比句,细比轻描,描写船载行客远去的情景,凝练生动,表现未见意中人相送的落寞惆怅之情。“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三句虽为排比,但呈递进关系,顺着路两边无数的柳树,看到了水上漂浮的画船,画船引出船里所坐之人。一“官柳”的冷漠,“画舸”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抒发“无根”的感受,写尽漂泊孤零、宦途艰难之状。“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二句,先写南山的有情,再写城墙的阻隔,点出题旨—–意中人没有前来相送。有情之物与无情之人的对比,鲜明而强烈,词人内心的怅惘与失望,跃然纸上。
    下片写对历城风光的眷恋和设想他日重来将会是物是人非,表达感伤迟暮之意。“罨画园林溪绀碧”写的是历城的美景,园林五彩缤纷,溪水清澈见底,一派景色盎然。“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是词人对人事变迁的预想,满含哀叹。历城的风光即使能够重来,也会成陈迹。刘郎的鬓发都这样斑白,更何况是娇嫩的桃花颜色。结尾几句,把感慨推向极致,极言离别的愁苦,蒙冤的怨恨,个中孤单落寞,感人肺腑,令人读之不禁泣下。
    全词精警深婉,语言清丽雅致,无一丝艳色,却耐人寻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7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文言文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5
  • 《无题》七首――鲁迅

    〖五绝·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五律·无题〗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几家春…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2
  • 归园田居·其三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23
  • 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3
  •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这两句是说,门前的鸟雀叽叽喳喳,吹呼跳跃,好像是在欢迎从千里之外归来的主人;这位千里迢迢、风尘仆仆的人,回到家了。前句为乡村特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3
  • 牧童捉小狼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道理

      《牧童捉小狼》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收录于《聊斋志异》中。 1、文言文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