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意思及诗意配图赏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意思: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出自唐代诗僧贾岛《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赏析: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寻隐者不遇》写隐者远离尘俗的生活,清高悠闲,遗世独立——在松树下问童子,你的师父在哪里?童子答,我的师父到山上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在这山中,但因云深雾绕,却不知人到底在哪里。这首诗的特点在于寓问于答,本三问三答,却以一问三答简括,以答句包问句,在构思方面煞费苦心,巧于锤炼。同时,以简笔写繁情,想象丰富,清新别致。平淡中含意颇深,自然中措辞不俗。无华丽之词藻,却别具一番韵致。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首诗除了语音简练,形象鲜明,还很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79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翻译赏析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3
  •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8
  • 《鸡鸣埭曲》翻译赏析

      《鸡鸣埭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   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红妆…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38
  • 高中会考文言文名句

    高中会考文言文名句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举头望明月,低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4
  •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这两句是表示对朝廷的强烈不满和对赵纵的深切同情——像赵纵这样为国捐躯的人,按理说史臣应该记载他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0
  • 送人东游全诗翻译赏析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这两句是说,秋日清晨,我送友人东游,从郢门山出发,过汉阳渡沿江东下。以初升旭日、飒飒秋风、巍巍高山、浩浩大江为友人壮色,融情于景,别具韵致。   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