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全诗翻译赏析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译文]    江水好像流出天地之外,两岸青山迷蒙,若隐若现。
        [出自]    王维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文解释】
  楚国的地界与三湘连接,在荆门与九条支流相通。地势开阔,江水好像一直滔滔流到天外,远处山色若隐若现,时有时无。城市就似在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好像使远处的天空摇动起来。襄阳正是风和日丽,一片好风光,留下来与山翁共醉。

【韵译】: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词语解释】
三湘:湘水总称。
九派:长江九条支流。
江流:汉江水。
浮:浮于。
风日:风光。

【诗文赏析】
  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笔法飘逸,错落有致,优美素雅,意境壮阔,就像一幅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赏析二:
《汉江临眺》一诗中最能表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
      诗中从全景描写长江汉水接壤,水山相映的浩大场面,作者由波澜壮阔的眼前之景遥想古人之事,抒发热爱之情,所以说“视通万里,想若天外”。
        “空灵不拘,流动不滞”则是因诗中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景由水及山,由地上到天上,随意之间挥洒,显得灵动活泼。写景有静有动,诗中“接、通、浮、动、外、中”富有动感,尤其“山色有无中”一句,显得十分鲜活。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句可参透一点佛理。是水动还是山动,是波动还是邑动,又有谁说得清。“山色”本就是虚无缥缈,把握不住。表现出一种“世界虚无,物我交融”的思想。

 诗句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维以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道尽了汉江的广阔胸怀与无限柔情,也正是这种宽广的情怀才孕育出了襄樊的秀外慧中。

 把临江远眺的景色构成了一幅雄浑而淡远的图画:因为站在高处,眼前一派江流无遮拦,而极目所见的山色,也因其远而极淡,似乎到若有若无的境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8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若石之死的原文及译文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已者。于是弛其备,撤其备,墙坏而不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5
  •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文言文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文言文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1
  • 丁洲怀古

    朝代:清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特统精兵御上游,笳吹先遁惊若鸥。扬州空把残旗耀,赢得舟中骂不休。

    古诗文 2020年3月2日
    602
  • 学弈文言文知识指导

    学弈文言文知识指导   几个同学在讨论《学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5课这篇课文的词语解释。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同学们既觉得好奇,又感到吃力。对课文中好几处“之”字的意思,…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01
  • 魏文侯从谏

      【文言文】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3
  • 《细柳营》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细柳营》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细柳营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