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译文】 我把你送我的明珠还给你,忍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只遗憾我们未能相逢在我没有出嫁的时候。
【出自】  张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题解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参考译文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时。

赏析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85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宋史·章衡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   章衡,字子平,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第一。通判湖州,改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物有挂空籍者,奏请蠲之。又言:“三司经费,取领而无多寡,率不预知。急则敛于民,仓猝趣迫,故苦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8
  •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文言文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文言文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古文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文言文原文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29
  • 中学生文言文自荐上武大

    中学生文言文自荐上武大   央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记者吴喆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古人风雅,常常将诗作为自荐信。一些文人墨客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时常会向达官贵人呈献自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9
  •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曾祖琼,祖继勋,皆有勋王室,至节度使。母曹氏,慈圣光献后姊也,故后少鞠宫中。时英宗亦在帝所,与后年同,仁宗谓慈圣,异日必以为配。既长,遂成昏濮邸。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29
  • 《谁杀陈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谁杀陈他 原文 有甲欲谒见邑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后入见, 令问:“君读书?&rdquo…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3
  • 纥干狐尾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并州有纥干者,好戏剧。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欲斫之。纥干亟云:“吾…

    古诗文 2020年3月3日
    1.1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