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全诗翻译赏析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译文]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出自] 王维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薄: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
  闲闲:悠闲,从容貌。
  迢递:远貌。递:形容遥远。
  且闭关:佛家闭门静修。有闭门谢客意。

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译文1:
    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译文2:
    清澈的流水环绕着辽阔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进山的车马悠闲地前进,行色从容,自由自在。河川里的水,一直那样滔滔汩汩地奔流着,暮色降临时,鸟儿飞回草木茂盛的草泽地中去栖息,它们好像有意追随在诗人左右,与其结伴而归。荒凉的城镇依傍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凄凉萧索的重重秋山。山高路险,千里迢迢,来到嵩山脚下,从此后闭门谢客,不再留恋尘俗中的人事,安心地过澹泊恬静地生活。
   
译文3:
    清澈的河川水环绕一片草木,车马悠闲自得地在路上行进。流水好像有情谊,傍晚的归鸟与我一起回来。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辉洒满秋天的山峦。在那遥远的嵩山下面,回去关上门谢绝人事。

赏析:
写归隐后的闲居生活,王维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长写景,更善于写情,写恬静的闲适之情。诗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就把这种境界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的意思是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秋天的山林。诗人缓缓而行,沿着清川,经过荒城、古渡,在夕阳西下时来到了秋意浓浓的嵩山。归途中会遇到很多东西,诗人独独选择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充满凄凉色彩的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当归隐之地嵩山渐渐就在眼前,诗人心中开始生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悲凉。
  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失望而归,失落而归。回顾王维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虽少年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却青春赋闲。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黯然收场,不能不叫人心生悲凉。王维之前也曾在诗里劝慰友人孟浩然归居田园:“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送孟六归襄阳》)但对于王维这样一个想象着“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咏》)的人而言,再怎么平抑心情,也无法全然超脱地面对这次的归隐。
     事实上,王维隐居嵩山的时间并不长。次年,他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隐居生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14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汉书《朱邑字仲卿》

    原文: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47
  • 文言文断句的知识

    文言文断句的知识   一、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11
  • 《宋史·刘子羽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   刘子羽,字彦修,资政殿学士韐之长子也。宣和末,韐守真定,子羽辟从。会金人入,父子相誓死守,金人不能拔而去,由是知名。建炎三年,大将范琼拥强兵江西,召之弗来,来又不肯释兵…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27
  • 两塾师讲学文言文翻译

    两塾师讲学文言文翻译   两塾师是一个经典的故事,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两塾师讲学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   有两塾师邻村居,皆以道学自任…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34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作者出处及全词翻译赏析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出自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3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的意思及全词翻译与赏析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译文]  春天以来,桃红柳绿在她的眼中是凄惨忧愁的景象,一颗芳心,整日甚无心绪,凡事均不关心。   [出自]&n…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