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诗意: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这两句写长安秋色。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闲雅幽静;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枝败叶,似觉愁容满面。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时令在深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拟物作人,形象传神。“红衣落尽”四字最耐琢磨,目睹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感慨,似亦为大唐帝国衰微没落之曲折反映。“篱菊”二字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意,反映出赵嘏省试落第,羁旅长安,思欲归隐之心。两句诗意境深远,风格清新。

出自赵嘏《长安秋望》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
⑴云物:即天上飘拂的云雾。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
⑵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⑶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
⑷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
⑸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⑹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参考译文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翻译:
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
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
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
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

赏析: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意思是: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1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柳梢青(杨花)

    朝代:宋代 作者:周晋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似雾中花,似风前雪,似雨馀云。本自无情,点萍成缘,却又多情。西湖南陌东城。甚管定、年年送春。薄幸东风,薄情游子,薄命佳人。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58
  • 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阅读答案

    雨后慰池上芙蓉 徐贲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注:徐贲,明初“吴中四杰“之一。元末张士诚曾征徐贲为幕僚,徐贲避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4
  •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李白拼音版及解释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李白拼音版及解释”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李白拼音版 《 菩p&uacu…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6
  • “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的词意: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8
  • 水调歌头(寿建阳刘宰)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佳丽东阳境,瑞炁晓笼晴。中元逾了十日,上相喜重生。四海文章宗匠,百里弦歌德化,官与水双清。恳切劝分意,赈恤活饥甿。幸依刘,空颂鲁,阻称…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59
  • 初中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小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