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流霞凝碧袖,起舞与君为寿”–毛滂《清平乐》翻译赏析

天上流霞凝碧袖,起舞与君为寿。
    [译文]    杏眼波溜,桃腮红透,似天仙彩霞舞翠袖,为您二位嘉宾祝寿、祝寿。
    [出自]   毛滂    《清平乐》
 《清平乐》
(送贾耘老、盛德常还郡。时饮官酒于东堂,二君许复过此) 
毛滂

      杏花时候,庭下双梅瘦。天上流霞凝碧袖,起舞与君为寿。
      两桥风月同来,东堂且没尘埃。烟艇何时重理,更凭风月相催。
     
注释:
          1、贾耘老:名诗人贾收,字耘老。喜饮酒,苏轼和他唱酬很多。
          2、东堂:毛滂任武康县令时官舍名。毛滂诗、词、文集都以“东堂”命名。
         3、流霞:流动的彩霞。喻指红色桃杏花。
         4、碧袖:女子的绿袖。喻指绿色桃杏叶。
         5、两桥:贾、盛二人的居处可能有桥。“两桥”与“东堂”相对。
         6、风月:清风明月,喻指吟风弄月的两个诗友。
         7、且没尘埃:将为尘土所掩。
    
译文:
         杏花盛开时候,东堂摆下送行酒。庭院两株老梅,挺拔劲瘦。杏眼波溜,桃腮红透,始天仙彩霞翠袖,为您二位嘉宾祝寿、祝寿。
        下回两桥的清风明月一定光临,免得敝处的东堂小舍空荡蒙尘。重驾烟波小艇,再来不妨约定,指望清风明月替我催请。

赏析:
“杏花时候,庭下双梅瘦。天上流霞凝碧袖,起舞与君为寿。两桥风月同来,东堂且没尘埃。烟艇何时重理,更凭风月相催。”毛滂的《清平乐》在副题中写道“送贾耘老,盛德常还郡。时饮官酒于东堂,二君许复过此。”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词。
       上阙开篇用景暗示时间地点,写欢宴的场面;下阙全用来写重聚之约,足见主客恋恋不舍之情。作者以风月托喻,十分聪明,既称颂二人具有清风明月的风度,又表明他们是吟风赏月的朋友,韵味十足、风趣自然。
   这首《清平乐》,用托喻表友情,以词语洗俗调,有韵味,有风趣。
       词的上阙写欢宴,下阙约重来。开篇用景暗示时间地点。“杏花时候”,道破时值春夜。“庭下双梅瘦”,则指东堂庭院。“双梅”赞其清高,“两桥”指其幽居。接下来作者把宴席上的坐花醉月、桃杏间的斗艳争妍,化为仙境,极写春宴的幽赏清吟,主人的深情款待。
      词的下阙全用来写重聚之约,足见主客恋恋难舍之情。这里主人恭维客雅,以风月托喻;一来称颂二人具有清风明月的风度;二来表示他们是吟风赏月的诗友。主人嘱咐道:“两桥风月同来,东堂且没尘埃。”倘若你们不来赴约,东堂不仅将减损光辉,更要委之尘土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2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平安,滁人,初为太祖养子”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平安,滁人,初为太祖养子,骁勇善战,力举数百斤。袭父职,迁密云指挥使,进右军都督佥事。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及李景隆代将,用安为先锋。燕王将渡白沟河,安伏万骑河侧邀之。燕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7
  • 六年级《如梦令》改写

    六年级《如梦令》改写   《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如梦令》改写,欢迎大家参考!   六年级《如梦令》改写1  一个夏日的清晨,我独自坐在古香古色…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0
  • 文言文《乐羊子妻》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乐羊子妻》译文及赏析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文言文《乐羊子妻》译文及赏析,…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9
  •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烛之武退秦师》讲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毅然前去与敌国交涉。在强秦面前,…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2
  • 定风波·未问兰因已

    朝代:清代 作者:况周颐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未问兰因已惘然,垂杨西北有情天。水月镜花终幻迹,赢得,半生魂梦与缠绵。户网游丝浑是罥,被池方锦岂无缘?为有相思能驻景,消领,逢春惆怅…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653
  •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的分享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的分享   高一文言文翻译分享—《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