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羁旅异乡,逢秋思家,寒夜孤寂凄苦的心情——自己羁留异地,在他乡看到落叶,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夜深时,寒意重重,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由寒灯而显出长夜难度,因孤独更感到寒气逼人,写尽了客中凄凉孤独的心情。

出自马戴《灞上秋居》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
何门:一作“何年”。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致:达到,实现。

参考译文
灞原上已经风停雨定,傍晚时只见雁行频频。
落叶纷纷这是异乡树,寒灯闪闪独照不眠人。
寂静的空园白露滴滴,隔壁野僧是我的近邻。
寄居郊外柴门已很久,不知何门能进用此身?

赏析
《灞上秋居》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律,是马戴的代表作。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生动地写出了古代文人为功名而挣扎的不堪情状,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画面上首先展现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29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吉人辞寡》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吉人辞寡》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吉人辞寡   王家兄弟三人①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9
  •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翻译赏析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28
  • 《鹬蚌相争》文言文及注解

    《鹬蚌相争》文言文及注解   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鹬蚌相争》文言文及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鹬蚌相争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26
  • 《念奴娇·中秋对月》翻译赏析

      《念奴娇·中秋对月》作者为明朝文学家文征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44
  • 《旧五代史•张希崇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 阿保机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阿保机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天成初,契丹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4
  • 张炎《解连环·孤雁》

    张炎 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