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词意: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译文二】
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赣江水,流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我向西北遥望故都长安,可怜只见到千万重山峦。
青山重重也难把流水挡住,它毕竟还会向东流去。暮色苍茫我正满怀愁郁,又听到鹧鸪声声震我耳鼓。

赏析
本篇为登临抒怀之词。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词中写景或含情或象征或拟人,自然贴切。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上片由清江水引出历史回忆,抒发沦亡丧国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词人借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赣江水,抒发了激愤的心情。“中间多少行人泪”,在一江流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建炎三年,隆佑太后被西路金兵追到造口,为了逃命,隆佑舍船而去,化装成农夫的样子逃离。而东路金兵则渡江攻陷了建康、临安两城,宋高宗被迫浮舟海上。“行人泪”指的就是造口之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意为我向西北遥望故都长安,可怜只见到千万重山峦。词人因回想隆祐太后被金兵追到造口之事,进而联想到国家的浮沉,自己独立造口遥望汴京,就如当年杜甫独立夔州仰望长安一样,但却被无数青山重重遮挡,什么也看不见。
下片借景生情,抒发愁苦抑郁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写词人所见之景。虽然重重青山能够阻隔住长安,但难把流水挡住,它毕竟还会向东流去。此处词人以东流而去的江水,比喻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无数青山,则是比喻敌人,即金兵;“遮不住”三字,将青山的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暗含大宋终会光复中原之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意思是在暮色苍茫中,我满怀愁郁,却又听到鹧鸪声声震我耳鼓。此二句写景,词人借此抒发内心满怀的愁苦,将对懦弱无能的朝廷一味妥协的失望之情,写得极为含蓄,却又无比悲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6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邴《汉宫春·梅》

    李邴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3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意思翻译赏析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意思]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6
  • 关于描写鸟的诗句集锦鉴赏

    关于描写鸟的诗句集锦鉴赏 诗中有鸟字的古诗名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4
  • 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考信息,小编分享了高考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知识点,供您参考!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31
  • 村舍山高正对烧畲火翻译赏析

      《村舍·山高正对烧畲火》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高正对烧畲火,溪近时闻戽水声。   破屋已斜犹可往,老牛虽瘠尚能耕。   【注释】   [1]畲火:火耕。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33
  • 齐天乐 郑文焯

             登虞山兴福寺楼      &nb…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