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作者出处及全诗翻译赏析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的诗意:雨过天晴,喜鹊欢快的叫了起来,波平如镜,有鸥鸟在尽情嬉戏。这两句中“喧”或“狎”,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狎”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前面的部分二选一,答出一点即给1分)。形象地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

出自王质《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翻译:
浮云在天空来来往往,议论着阴天好还是晴天好的问题。一路荷花伴雨,打湿了我的衣服。浮萍上清凉轻柔的风,吹动我的衣袖轻摆。雨过天晴,喜鹊欢快的叫了起来,波平如镜,有鸥鸟在尽情嬉戏。青山秀色一句话也不说,但即使你大醉三天,它也能把你唤醒。

赏析
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云朵在碧空浮游,本来是常见的景色;作者用“浮云在空碧”描述,也并不出色。然而继之以“来往议阴晴”,就境界全出,精彩百倍。
颔联写“阴”。“荷雨”,一方面写出沿途有荷花,丽色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会给行人带来困难,不影响人的兴致。这雨当然比“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大一些,很大但也很有限。同时,有荷花的季节,衣服被雨洒湿,反而凉爽些。“萍风”,是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说它“吹袖清”,可见风也并不大。雨已湿衣,又加风吹,人的主观感受是“清”而不是寒。可若没有这风和雨,“山行”者就会感到炎热了。
颈联写“晴”。喜鹊厌湿喜干,又称为“干鹊”,雨过天晴,它就高兴地叫起来了。诗人抓住这一特点,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既是鹊的喜悦,也是人的喜悦。荷雨湿衣,带来爽意;继而雨停日出,便没了细雨绵绵的烦人的担心。所以,日出正是作者心中所盼望的事情。下句写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的情景。“波平”,从侧面写了风的柔和。“狎”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
尾联写山色。用了拟人化手法,是反用。“山色不言语”,意思当然是:山色能言语而不言不语。山色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其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不言语“尚且能”“唤醒三日酲”,那“言语”,更会怎样呢?此处反面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此处并非说“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张地表现“山色”的可爱,可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萍风吹袖、雀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全诗写的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9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②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219
  • 《夜泊水村》翻译赏析

      《夜泊水村》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95
  •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这两句是说,时令虽是春天,但遇雨气候仍然寒冷;水亭边的牡丹因雨而感到寒意,虽然铺罗烧香还不暖和。借物抒情,烘托气氛,用形…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2
  • 《买椟还珠》的文言文翻译及解析

    《买椟还珠》的文言文翻译及解析   原文:   作者或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7
  • 梦想的朗诵诗歌

    有关梦想的朗诵诗歌1   我的梦想   作者:苏尘   我的梦想是搁浅的孤船   瘦骨如柴,皲裂疲倦   斑驳的漆皮,折断的桅杆   那一层层白皑皑的海盐   是倾泻的泪干   许…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33
  • 乔山人善琴

      【文言文】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①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gǔ)②,相和悲鸣。后游郢(yǐng)楚③,于旅⑾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ǎ…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