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的诗意: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这两句诗活像一尊雕塑象——一位采桑女子手提空笼,斜倚在树旁,神情恍惚,若有所思。她,身在桑下,来采桑叶,却手提空笼,心不在焉。她心在何处?凝思何事?原来昨夜做梦,梦见在渔阳戍边的丈夫回来了。一觉醒来却空空如也,此刻她正在回忆昨夜的梦境,思念远在边关的丈夫。委曲婉转,语约意远,以简洁之笔,获很大的艺术效果。

出自张仲素《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袅(niǎo)袅:纤长柔美貌。
陌(mò)上:路旁。陌,田间小路。
叶:此处指桑叶。
渔阳: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蓟县。因此处边陲,常陈重兵把守,后世遂用以指称边境征戍之地。

参考译文
城墙边依依细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

赏析
此诗描写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态,开头紧紧扣住一个”春“字来写,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后两句从写景转为写人,刻画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全诗虽篇幅短小,但构思新巧,剪裁精工,场景选择典型,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堪称佳作。
这诗的诗境很像画,甚而有几分像雕塑。“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组成一幅村女采桑图。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至于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11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诗歌鉴赏之诗歌的形象和意境类题型及例解

    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形象:也就是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形象(意象)有机融合就形成了耐人寻味的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7
  • 唐诗行路难·其三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9
  • 《双燕离·双燕复双燕》翻译赏析

      《双燕离·双燕复双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4
  • 行路难·其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74
  • 义犬文言文翻译注释

    义犬文言文翻译注释   义犬一文是聊斋志异篇目。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义犬文言文翻译注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义犬文言文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48
  • 谢公与人围棋

      【文言文】   谢公①与人围棋②,俄而③谢玄④淮上⑤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⑥。客⑦问淮上利害⑧,答曰:“小儿辈⑨大破贼。”意色⑩举止,不异于常。…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