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馀空床。”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馀空床。”这两句诗是对美人的深切思念——美人在时,满堂都是花;美人离去以后,只剩下一张空床。“花满堂”与“空余床”形成强烈对比,言思念之切,情意之深。写美人“在时”和“去后”心灵的巨大落差。

出自李白《长相思》
美人在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
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
白露湿青苔。

参考译文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
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
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
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
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赏析
《长相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这是第三首,诗以花和床为意象,赋予情感,抒写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读来催人泪下。其诗意隐然含蓄,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这首诗一题为《赠远》,一题为《闺情》,而《全唐诗》卷二十五把它与前两首收在一起,题为《杂曲歌辞·长相思三首》。
这首诗开头“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馀空床”两句诗,是写美人“在时”和“去后”心灵的巨大落差。美人在时,鸟语花香,满堂生辉;美人去后,花儿凋落,只留下一张空空的床。这里并不是说满堂真的有花儿盛开,而是因为有了美人的存在,心灵的花儿缤纷烂漫,姹紫嫣红。有美一人在我堂,满室生辉留余香。因为屋子里有美人的身影,有美人的言笑,有美人的步态,一切便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也便有了流动的气韵和色彩。只因美人在侧,花是艳的,天是蓝的,风是柔的,雨是润的。而今,物是人非,只有一张空闲着的床,再也不想去触碰。
诗人不言他物,只选择一张空床,来突出美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是很具匠心的。看到床,他想到了什么呢?他大概想到曾经的床笫之欢,想到了美人的冰肌玉骨,想到了美人的温柔缠绵,想到了美人的娇羞软语吧。美人在怀时,他度过了多少个销魂的夜晚。良宵苦短,日高庸起,那相爱相守的一幕幕,而今,都化作了梦。美人在时,越是幸福快乐,她离去后就越是孤苦和思念。
美人离开后,床上的绣被也被卷了起来,三年后还能闻到美人的余香。香气缭绕不绝,而美人还没有回来。多少相思,多少难眠之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实不是那香气真的还在,那是相思者思念至极的嗅觉错乱。被搁置了三年的空床,被卷起了三年的绣被,不可能会还留有香气。
花和床本是无情物,但一旦与自己喜欢的人有关,便涂抹上了感情色彩。所以,杜甫才会有“感时花溅泪”。《诗经·邶风·静女》中,那个年轻的男子等着心仪的女子,没有等着,抓耳挠腮之际,摆弄着女子送他的荑草,欣喜地吟唱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在他的眼里,荑草美得出奇,但这并不是荑草真的很美,而是美人送给他的,饱含着爱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2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我不期望回报_汪国真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 就是为了 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乐意是堤岸环绕 如果,你是山岭 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8
  • 《宽容是一种爱》原文阅读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宽容是一种爱。   在激烈的竞争社会,在唯利…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151
  •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   高一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翻译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6
  • 天马歌李白拼音版古诗

    “天马歌李白拼音版古诗”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天马歌李白拼音版古诗 《 天tiān马mǎ歌gē 》 唐táng · …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52
  • 许古《行香子》阅读答案及赏析

    行香子 许古①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3
  • ●卷五十六◎奏议十首

      【乞赐州学书板状】   元?四年八月某日,龙图阁学士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右臣伏见本州学,见管生员二百余人,及入学参假之流,日益不已。盖见朝廷尊用儒术,更定贡举条法,渐复祖宗之…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