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全词翻译赏析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出自刘一止《喜迁莺·晓行·晓光催角》

喜迁莺·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参考译文】
曙光催响报晓的号角声,夜宿的鸟儿还没惊醒,四邻的雄鸡却先已啼鸣。连绵不断的村落轻烟迷蒙,马儿嘶叫人已起床,一弯残月还在林中穿行。泪珠和霜露一起凝结,酒力绵薄敌不过清秋的寒冷。可叹我这个宦游倦客,真不愿重新沾染京都的喧嚣风尘。
分别后时时想念她,一天天心事重重,要诉说却难找传信的飞鸿。料想她在翠绿的帏幔中,芳香温暖的屏风边,也一定为我终年漂泊而伤痛。怨月圆恨花姣的烦恼,我不是没有品尝心领。这种辛酸的情味,本希望它能一成成消减,却不料新的烦恼更多更浓。

【作者简介】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赏析】
这是词人离京时所写的一首别情词。当时词人背井离乡,宦游在外,起早赶路时想起亲人,不禁悲从中来,于是提笔以抒相思。《直斋书录解题》写刘一止“尝为晓行词盛传于京师,号‘刘晓行’”,可见这首词在当时就已经广为传唱。
词的上半部分写起早赶路时所见之景。开篇三句,点明时间。画角吹响,宿鸟未起,天未大亮。而雄鸡鸣叫,天已微明。“宿鸟未惊”从听觉上写晓色,新奇生动。随后三句,写词人骑马出城后见到的景色。“泪痕”两句,镜头从全景转为特写,瞄准个人。词人宦游在外,早起贪黑,整日奔波,心中的苦楚不言自明,另外这也隐隐透露出词人为寒意、愁闷所迫,已经喝过酒,想到家中的亲人,亦流过泪。这两句情景交融,景色凄寒,心境冷清。于是“叹倦客”三句,自然流出,尽显词人飘游的苦闷。
词的下半部分抒写相思情怀。“追念”三句,写自己思念之苦,锦书难寄。“翠幌”三句虚写,不言自己情思,倒写妻子思情,两相对照,更显离愁之苦。随后两句移情于景,埋怨月之不圆,花之易谢,词人的哀情汹涌激荡,所以有此自慰之语。收尾三句直抒胸臆,写离别的苦楚和相思的浓烈。
这首词绘景精细,意境幽眇,心理描写细致传神,条理清晰,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赏析二:】
词题“晓行”,指拂晓从驿舍上路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是写对妻子的怀念。词人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42岁时考上进士,未得一官;直到高宗绍兴初年才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这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词中写到“重染风尘京洛”,可见他这次晓行,重去京都古典诗词鉴赏:刘一止《喜迁莺·晓行·晓光催角》赏析,时间是在宋室南渡之前,事由很可能是应诏赴官,但是结果却落了空,他在北宋末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因为时局的变化,还是出于个人的原因,已无记载可考。从词中写的“叹倦客,悄不禁”来看,他这次去京洛,并非自愿,而是出于勉强的,迫不得已的。一路风尘仆仆,心事万重,深感岁寒飘泊之苦;触景生情,想到家庭生活之安适和温馨,离家别妻的情味,愈来愈不堪忍受。

上片描写“晓行”所见所闻所感的情景。头三句说,角声催促清晓,曙光开始到来;因为天未大亮,听那睡鸟还没有被惊醒,邻村邻户的雄鸡先已觉醒起来,啼鸣声声,报告天明的消息。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所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一个“晓”字。“迤逦”以下三句写的是词人已经上路,看到连续不断的村庄袅袅地飘着晨雾;马在嘶鸣,行人已经起来;透过丛丛树林,还可以看到一弯残月挂在天边。这是晓行的见闻,还是描写晨景,进一步点明时间,晨烟未散,马嘶人起,残月在天,可见是在阴历下旬的清晨。

“泪痕”二句说,晨起在客店流过眼泪,擦干了又流淌,上路后被寒霜微微凝结;出门前为御寒而喝了一些酒,但是酒所给人的热力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泪痕”与“霜”“寒”等用字,使人感觉到天气是寒冷的,词人的心情是悲伤的。“叹倦客”,这是词人的感叹,他此时人到中年,四五十岁了,长期离乡背井,在外作客奔波,已经感到疲倦。他的《洞仙歌》词,写他天涯作客,路远音稀,“叹客里经春又三年”,如果注意到这里的一个“又”字,就可判断他的羁旅生活,至少经历了六年以上。“悄不禁”,按《诗词曲语辞汇释》解:悄,浑也,直也;禁,愿乐之辞。此句说“直是不愿意”。

“重染风尘京洛”,说再次去京都古典诗词鉴赏:刘一止《喜迁莺·晓行·晓光催角》赏析,染上污浊的风尘。以上三句,写词人离家别妻,岁寒飘泊,实非出于心愿,故前文有“泪痕”之句。此三句结束上片写晓行之景,过渡到下片抒情,诉说词人对妻子的怀念。

  下片以“追念”起头,承上启下,追溯思念之情。首先想到的是,词人同妻子分别后,有千般眷恋,万般相思,种种恩爱缠绵之情,却难找到一只鸿雁传书,来通报音讯。他写的《洞仙歌》还有“负伊多少”这样的话,表示对妻子的歉意。接着想到温馨的家庭生活,并用“争(怎)念”作纽带,同“岁寒飘泊”的羁旅生活作了对比。然后,词人又写因同爱妻分别,不得团聚而怨月恨花,且此种烦恼,“不是不曾经著”,可见他为生活而离家别妻,已经是屡次三番的了。

最后,他写夫妻别离的“情味”,无论是孤苦思念,抑或是想望心切,原希望渐渐消减、淡化下来,却不料新近的心情更加不好了。这“新来还恶”的结句,把离家别妻的苦恼延伸发展,把国事(时局)、家事(离别)、个人的事(前程)以及所有不顺心、不惬意的事情都包容在一起了。

上片写景,下片怀人,而景中有人,人前有景,情景历历,互相交融,重点突出了倦客怀人、思念妻子的主题。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33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99
  • “空城月落方知晓,浅水荷香始觉春”的意思及鉴赏

    “空城月落方知晓,浅水荷香始觉春”这两句句是说,在寂静无声的城中,明月西坠,方知天已亮了;绿水清浅,荷花飘香,方才觉得这是春天到了。前句有孟浩然&ldquo…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6
  • 判断句高中文言文

    判断句高中文言文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判断句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高中文言文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3
  • 《二人并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二人并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8
  • 袁枚《于清端公传》阅读答案

    于清端公传 袁枚 公姓于,讳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公清介绝俗,用兵如神,尤善治盗。知黄州时,闻张某者,盗魁也,崇闳高垣,役捕多取食焉。虑少辽缓,奸不得发,乃半途微服,佣其家,诡…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0
  • 《【仙吕】醉中天_佳人脸上黑》・白朴

    诗词原文 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