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两句是说,闽中道路艰险,一边是山一边是海,只可供画山水图画,很难通行。后句比喻十分奇特,难行之状从“只堪图画”四字道尽。

出自杜荀鹤《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译文
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
金风吹拂片片红蕉叶飒飒有声。
闽中北面是高山南临汹涌大海。
便于成图作画而道路崎岖难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闽中思乡之作。因离乡在外,正值秋时,触景伤怀,使诗人产生了思乡的情绪。然而诗人却不书写此时家乡之景如何美好,如何令人思念,也不写闽中秋景如何凋攀,而是描写闽中秋天的美景。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3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诗词全集

      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39
  • 《本草纲目·草部·豆蔻》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豆蔻》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豆蔻》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   (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心腹胀满,…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6
  • 唐诗哀王孙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杜甫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0
  • 古诗中关于描写春天的诗

    古诗中关于描写春天的诗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8
  • 揠苗助长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个宋国的人,他性子很急。有一天,他刚种下稻子,就每天去看看稻子有没有长高了。可是,他老是觉得稻子长得很慢,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个“好”办法:把稻子拉高点…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89
  • “崔鸊,字长孺,清河东武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崔鸊,字长孺,清河东武城人也。鸊状貌伟丽,善于容止,少有名望,为当时所知。初为魏世宗挽郎①,释褐②太学博士。永安中,坐事免归乡里。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