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的意思:片片花瓣像蝶翅般轻盈,殷红点点,娇小可爱。这两句从词句内容上,点点花朵儿猩红如染,那么鲜艳娇美.两句同一写花,而角度各异,写出花瓣儿之多、之密,为下片换头句“朝见树头繁”埋下伏笔.从结构上,对仗极工整.表达作者对花的喜爱。
出自《卜算子·片片蝶衣轻》(又名《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卜算子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
蝶衣轻,花瓣象蝴蝶翅膀那样轻盈。
猩红,象猩猩血一样鲜红。

参考译文
片片花瓣像蝶翅般轻盈,殷红点点,娇小可爱。如果说上天不爱花,为何把它们设计得这么巧妙?早上看见树上花儿朵朵,傍晚却剩下不多。如果说上天爱花,为何又用风雨摧残它们?

赏析:
这首小词写惜花而又不止于惜花,具有言外之旨。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不受重用,屡遭压抑的凄楚情怀。[5]
上片先写花的可爱。起首一韵为花描态绘色:片片花瓣儿宛如蝴蝶轻盈的翅膀;点点花朵儿猩红如染,那么鲜艳娇美。上句写花之态,从花瓣儿着墨,因花瓣儿薄,故云“轻”;下句写花之色从整个花朵儿落笔,海棠花朵儿个小,所以在写花之色的同时再著一“小”字,并补足上文“轻”字。两句同一写花,而角度各异,为下句“百种千般巧”伏笔。而“片片”又见花瓣儿之多,“点点”又见花朵儿之密,为下片换头句“朝见树头繁”埋下伏笔。歇拍一韵旨在写花的可爱,可词人偏不直说,而是以揣度的口吻插入一句议论,用“道是天公不惜花”衬起,然后再说出花的“百种千般巧”。这样写,不仅沉着有力,使行文不板;而且,由于引进了“天公”即自然界的主宰“天老爷”丰富了全词的含蕴,突出了作者创作本词的寓意,很耐人寻味。歇拍句的“百种千般巧”,当然包括上文所说的姿致轻盈、体态娇小、色彩鲜艳,但细味“巧”字,又分明包含着花的气韵美和内在美。只有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蕴配合相宜、谐和一致,方可谓之“巧”,谓之美。[6]
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上片极写花的可爱,这是为下片写花被雨打风吹去作铺垫。所以过片一韵便说:“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这里,“繁”、“少”对写,“朝”、“暮”对提,不仅见花事变化之遽,亦且见词人对花事的关心。从中可以看出“爱花成癖”的词人秉烛逐枝察看的忧惧情态,这一韵不似上片起首一韵,似对非对,却极有韵致,一段惜花情思宛然若揭。[1]
最后一韵乃全词的核心所在,但词人也不直说,而先用“道是天公果惜花”句衬起,然后再说出花事被“雨洗风吹了”的可悲现实。这话也很发人深思,同样具有一种哲理性味道,因为同上片歇拍一韵所说,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上片的“道是”句是扬,这里的“道是”句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天老爷任凭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
这首小词全以寻常语入词,自然有致含蓄深婉。巧妙的语词重复,反词作常规,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耐人寻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4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梅花草堂集》

    原文 兰之①味,非可逼②而取③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④,故称瑞⑤耳。体彩⑥,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⑦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⑧也。其真文王、…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30
  • 《百家姓·甄》文言文

    《百家姓·甄》文言文   《百家姓·甄》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甄」源出:   一、以技为氏。古代的.甄工,就是制作陶器的工匠。因以为氏。《通志·氏族略》载,舜陶甄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3
  • 丑奴儿慢 黄景仁

             春  日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44
  • 百家姓·谈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谈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谈」源出;   一:据《姓苑》所载, 西周史宋微子启之后有受封于谈者。 谈国为郯国。 春秋时郯子朝鲁, 其后亡国。 郯国旧址在今山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1
  • 文言文《谨饬》翻译

    文言文《谨饬》翻译   导语:有关文言文《谨饬》翻译,各位可以进行阅读和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谨饬》翻译,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言文《谨饬》翻译  原文: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2
  • 《李崇断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崇断案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