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阅读答案及赏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1)诗的中间两联,都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中间两联写登台所见之景:荒凉无人的野寺,隔水幽深的云峰,西下的残阳,破败的古台和空旷的山林。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思乡念家的悲凉情感。

(2)评论者认为“寒磬满空林”一句,尤为传神,请简单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答:“寒磬满空林”一句之所以传神,在于它的插入使得在一派静景中回荡起晚暮的钟声,从而以动衬静,以满显空,让人感觉更加空旷悲凉。

二:
【1】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第三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登台,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怀乡思归的感情(1分);凭吊零落萧条寂静的南朝古迹,触景生情,抒发了朝代更替(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世无常)的惆怅悲伤之情。(2分)
【2】从视觉和听觉(2分)的角度写景,写诗人看到夕阳依旧照在吴公台上,听到悲凉的钟声在寂静的林子里回响(分析1分)。从而描绘了悲凉、寂静(意境2分)的环境特点。

【赏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吴公台所见的萧瑟荒凉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声。全诗抚今追昔,感慨深沉,风格悲壮苍凉,意境深远悠长。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5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杜甫《春宿左省》阅读答案解析附全诗赏析

    春宿左省 杜 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0
  • 《春园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园即事 王维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1. “春寒着弊袍”和“…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51
  • 感慨时运类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2
  • 王闿运《晓上空泠峡》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6
  • 木兰诗重点虚词

    木兰诗重点虚词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56
  •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描写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描写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庞统 B.诸葛亮 .鲁肃(正确答案) D.徐庶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10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