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阅读答案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①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释]①嚬,也作“颦”。
⑴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
花的水蓼。
⑵整鬟:梳理发鬟。
⑶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浦:水滨。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如何描绘的?(5分)
2.评论者认为结尾一句“情景俱佳”,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轻理鬟鬓、长袖飘飘的佳人,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红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这些并没有使画面热闹起来。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

2、“燕归帆尽水茫茫”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景2分,情2分,手法及作用2分。)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一幅秋雨渡头待人图的?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                           
2、下片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视觉、听觉和嗅觉相结合。诗人在听觉上的听到风雨声,在视觉上看到了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闻到了野花的芳香。营造了一种苍凉寂寞的凄清氛围。(5分)
2、(6分)答: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6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皇甫松《梦江南》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①兰烬:烛火的灰烬。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萧萧:…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6
  • 《水仙子·青山隐隐水茫茫》阅读答案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 诗中的“孤客”是一…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4
  • 白居易《缭绫 念女工之劳也》阅读答案附赏析

    缭绫①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⑵。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⑶,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⑷,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⑸。 去年中使宣口敕⑹…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0
  • 刘长卿《送上人》阅读答案及赏析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1、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8
  • 顾况《洛阳早春》阅读答案

    洛阳早春 顾况①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②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注] ①顾况:唐代诗人,苏州海盐人。一生官位不高,曾受…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6
  • 纳兰性德《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阅读答案及赏析

    于中好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①如梦水东流。人间②所事堪惆怅,莫向③横塘问旧游。 ①“秾华&r…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