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试上张水部》《酬朱庆馀》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责,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6分)
 答案:
(1).都运用了“比”的手法(1分,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2分);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2分)。
    (2).《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分)《酬朱庆馀》表明张籍对朱庆馀才能的肯定(2分),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分)。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答案
A(不超过40字)A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B(不超过40字)B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答案:“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

1.简述两位诗人作诗时的心情。(2分)
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诗题看,“近试”是临近考试之意;“张水部”是称张籍的官职:“酬” 为答谢。
B.“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指新娘早晨拜见公婆。
C.“一曲菱歌敌万金”是喻指朱庆馀一定会金榜题名。
D.两首诗就近设喻、言此意彼;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3.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共同采用了哪种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4分)

阅读答案:
1.(2分)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考前所持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1分)张诗表现了对朱的欣赏,暗示他不必为考试担心。(1分)
2. A (2分)
3.(4分)都采用了“比”的手法。(2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1分)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1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69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周起渭《西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饮湖上①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②晴方好③,山色空濛④雨亦奇⑤。 欲把西湖比西子⑥,淡妆浓抹总相宜⑦。 西湖 【清】 周起渭⑧ 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44
  • 苏轼《汲江煎茶》阅读答案及赏析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①,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②长短更。 注:①雪乳:茶细白,水煎…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0
  • 木兰诗最后启示

    木兰诗最后启示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19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附赏析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⑴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0
  • 范云《送别》阅读答案附赏析

    送  别 范 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注】范云:字彦龙,南朝齐梁间诗人。 (1)&l…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2
  •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方法及试题解析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