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约726-约786),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④栖迟:居留。
1.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①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3分。答出“寓情于景”1分,简要分析2分。)
②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2分)(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第二首答拟人手法不给分)
2. ①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2分)
②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2分)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2分)(考生能结合诗中某一句具体分析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85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杨佥判《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一剪梅 杨佥判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①不用舞婆娑,丑也能②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③,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注①《…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6
  • 古典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类试题练习

    诗歌常见语言风格 1.清新自然。如: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一句一景,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6
  • 除外哪项外,赵范与赵云“三同”?

    除外哪项外,赵范与赵云“三同”? A.同姓 B.同乡 C.同年 D.同单身 正确答案:D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1.1K
  •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

    登岳阳楼(其一)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④更凭危…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0
  •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阅读答案附赏析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 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 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 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4
  • 郑谷《中秋》阅读答案

    中秋 (唐)郑谷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1、联系全诗,赏析首联的景物描写。(5分) 2、这首诗抒发…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