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鹊桥仙》阅读答案及赏析

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1)争:怎。(2)“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

1.这首词与秦观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5分)                                             
2.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2分)秦词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相逢虽然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3分)

2.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2分)A例如通过“群仙相妒”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月”的美好。(1分)通过“重搅别离心绪”“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1分)B 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的对比来表达相逢的短暂。(2分)

二: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参考答案】
(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①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鹊桥仙·七夕》是南宋词人范成大的词作。这首词写七夕相会。上片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大肆渲染主角与配角的心情,烘托出一年仅只一度的七夕氛围。“娟娟”二句承上句具体描写群仙相妒的表现。下片抒发会短离长、欢少愁多之慨,抒情中央带议论,议论中满含感情。相逢三句将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即别场面,而是着力刻画牛女心态,将神话传说人间化。结拍紧承上句意脉,深一层阐发长别之痛。因为“新欢不抵旧愁”,所以每年七夕相会一次,愁恨便增加一分,说明牛女的悲剧是无限增生的。此词作者以群仙相妒这一喜剧式情节,反衬、凸现、深化了牛女的爱情悲剧,匠心独运。采用拟人化和人格化手法,虚写天上事,实言人间情,含蓄蕴籍,韵味邈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0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好古《江城子》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27
  •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阅读答案及赏析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①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②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1
  •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方法及试题解析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6
  • 木兰诗古今意义词全部

    木兰诗古今意义词全部   木兰诗古今意义词全部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木兰诗古今意义词全部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木兰诗古今意义词全部   通假字   …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9
  • 古诗词试题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及答题要领

    古诗词试题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 古典诗词鉴赏之原则: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 1.写什么(人、事、物、景)。 2.怎样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 3.为什么写(知人论世、目的意图、…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9
  • 木兰诗情节详略

    木兰诗情节详略   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得,也不能一味求简。我们细读《木兰诗》,便可以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似金”,…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