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恨辞》《马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4分)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答案:
(1)白居易(1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
李诗 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1分)
(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

二: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5分)
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感慨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1分)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个人情感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2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分)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2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2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1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临江仙·送佑之弟归浮梁》阅读答案

    临江仙 送佑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28
  • 张可久《[越调·寨儿令]西湖秋夜》阅读答案及解析

    [越调·寨儿令]西湖秋夜 张可久 九里松,二高峰,破白云一声烟寺钟。花外嘶骢,柳下吟篷,笑语散西东。举头夜色濛濛,赏心归兴匆匆。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中,人在广寒宫…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9
  • 谢灵运《登池上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2
  • 木兰诗第一段的作用

    木兰诗第一段的作用   木兰诗每段都有着自己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木兰诗第一段的作用,内容如下:   作用:   作用:总领下文,为后面描写木兰做铺垫。   用了反复的…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3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附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6
  •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事物特有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