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九大易错点

文言文翻译九大易错点

  一、误译文言实词

  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2006年高考天津卷)

  [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①读nán,困难,与易相对;②nàn,责难,责备。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守也有镇守、防守太守等义项。根据语境,上文讲光武定河内,下文问诸将谁可使守,守字显然是防守镇守之意。

  [正确译文]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问道:领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二、误译文言虚词

  例2.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宋濂《杜环小传》2006年高考广东卷)

  [误译]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但是道路遥远难以到达。

  [解析]句中的但是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正确译文]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成行罢了。

  三、译文用词不当

  例3.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后汉书》2006年高考四川卷)

  [误译]不合礼义的工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解析]俸即俸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二者虽有相似之处,时代感不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

  [正确译文]不合礼仪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四、语言不合规范

  例4.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后汉书》2006年高考四川卷)

  [误译]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之身,使君王翻白眼儿。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匡救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身匡救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身可译为生命:匡救可译为匡时救世。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翻白眼儿显然是口语化的。

  [正确译文]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五、不辨感情色彩

  例5.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2006年10豫南五市联考题)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解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译文中的沉湎是贬义词。

  [正确译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六、误译原句语气

  例6.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后汉书·邓寇列传》2006年高考天津卷)

  [误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难道不可以吗?

  [解析]译文处理为一种强烈的反诘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是一段谏辞,话语方向是下对上,适合用委婉的语气:无乃乎?这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也表示一种商量、请求对方重新考虑的委婉语气,译为恐怕吧?

  [正确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七、误译语法关系(单句)

  例7.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张养浩传》2006年高考重庆卷)

  [误译]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又派强盗看着他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目,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看待。以目之,译为把当作看待。盗,名词作状语。以盗目之应译为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译文处理为连动结构,也错解了文意。

  [正确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八、误译分句关系(复句)

  例8.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史记·儒林外传》)

  [误译]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杀了国君。

  [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固定结构,应译为不是,而是,译文处理为承接关系是错误的。

  [正确译文]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九、不懂修辞和文化常识

  例9.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

  [误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

  [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正确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7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卫象《古词》原文、注释和鉴赏

    鹊血雕弓湿未干(2),鸊鹈新淬剑光寒(3)。 辽东老将鬓成雪,犹向旄头夜夜看(4)。   【注释】 (1)古词:古代曾经歌咏过的事物。作者卫象生卒年无考,无法确定此诗的写…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52
  • 《明史·朱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朱谦,夏邑人。永乐初,袭父职,为中都留守左卫指挥佥事。洪熙时,隶阳武侯薛禄,征北有功,进指挥使。宣德元年进万全都指挥佥事。正统六年与参将典王真巡哨至伯颜山遇寇击走之次闵安山遇…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70
  • 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朝代:五代 作者:顾敻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古诗文 2020年3月16日
    569
  • 古诗歌鉴赏试题的六种问答模式及解答方法步骤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1
  • 《鲁国之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④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9
  • “姚璹,少孤,力学,才辩掞迈”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姚璹,少孤,力学,才辩掞迈。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以帝王 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从之。时政 有记自璹始。坐事,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