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拜新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拜新月    
李端
开帘见新月, 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 北风吹罗带。
⑴这首小诗写的主人公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⑵第三句说,别人听不见诗中主人公的“细语”,结合诗的意境,想一想这些“细语”该是些什么内容?
⑶第四句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⑴一位少妇;写她思念丈夫对月细语的事。
⑵思夫时的千愁万绪、无限的烦恼,以及深深的关切嘱托等;
⑶第四句写寒风吹动少妇裙带来回飘动的景象,可见她“细语”时间的长久和她思夫时感情的深沉。

【注释】
  ①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②细语:轻声诉说。

诗意:
拉开窗帘,看到了一弯新月;就立即走下台阶随地而拜。轻声诉说,谁也听不见;只看见北风吹动了她的裙带。

赏析:
盛唐李端的五言绝句,描写盛唐时期拜月之风俗,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传神入化,主人公拜月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首五言绝句,在轻描淡写之间让人顿时如身临其境,感受拜月全境,妙不可言。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清新秀美,类乐府民歌。诗中既未明标人物身份,就诗论诗,也无须非查明所指不可。以诗中情感与细节论,宫廷可,民间也无不可。
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李端这首《拜新月》,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4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十年春,齐师伐我”阅读答案及翻译

    十年春,齐师 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5
  • 有关描写彩虹的古诗词

      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虹当空舞?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   3、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4、两岸绝壁一线天,瀑布彩虹舞山涧。   5、水底…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0
  • 古风越客采明珠翻译赏析

      《古风·越客采明珠》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   清辉照海月,美价望皇都。   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   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0
  • 沁园春(寿楚阳赵宰·四月初二)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瑞就柯山,昴宿储祥,嵩岳降神。羡堂堂玉莹,汪汪陂量,一襟风月,满腹经纶。试部丹砂,聊乘凫舄,来种锦江桃李春。弦歌地,看吏能绰著,荐墨争…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94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rdquo…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7
  • 文言文《出塞》片断赏析

      师:诗歌的解释不过是后人根据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古人的注释以及一些相关资料推测出来的。别人能做好的事,相信同学们也能行。这节课同学们就根据《出塞》的注释、插图和咱们四年来学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