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游日本绝句》《过马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乙巳游日本绝句
[清]吴保初
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
舟人哪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

过  马  关
[清]康有为
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注】①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安徽庐江人。本诗为诗人1905年东游日本途经马关时所作。②马关:在日本本洲岛西南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③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1.吴保初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示例一: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壮阔安谧、和平安宁的海边风景图,以乐景衬哀情,为后两句抒发国耻之悲张本。后两句通过船夫并不知道“马关”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义,进而表达了强烈的国耻之悲。(3分)
示例二:触景生情,寓情于景。(2分)诗人航行海上,途经马关岛,不由联想到当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耻之悲油然而生。(3分)
解析: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写景勾画了一幅壮阔安谧、和平安宁的海边风景图,但下文紧接着用“伤心”二字点出诗人情感,表达了强烈的国耻之悲。

2.两首诗都写到“伤心”和“马关”,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6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相同,都表现了对于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痛恨之情。(3分)吴诗通过船夫不知《马关条约》的伤痛反衬诗人对于国耻的“伤心”;康诗直抒胸臆,表达了《马关条约》给诗人带来的“伤心”。(3分)。
解析:要注意注解中有关“马关”的解释,并联系历史知识来作答。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倍受欺凌的祖国无限伤痛的情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椎心之痛:茫茫大海浩瀚无边,大海上空白云漫卷,远望似与大海相连。浩荡强劲的海风掀起万顷波涛,涌向日本本洲岛西南的海滩。在这水天一色,苍茫空阔的云海之间,只有羽毛洁白的海鸥最为悠闲了。它不顾浪涌云飞,舒展着双翼在海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一幅多么壮阔安谧、和平安宁的海边风景!可是,谁能想象到十年前曾在此地演出一场弱肉强食的丑剧呢?诗人正凝神观赏海景时,同行的船夫指着前方说,再往前行一程就到马关了。船夫看来并不知道“马关”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义。
1899年康有为自美洲东归途径日本赴香港时,也写下了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委婉地抒写了丧权辱国的深痛之情。两首诗构思可谓偶合,但比较而言,吴保初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更显出深沉蕴藉、刻骨铭心的力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4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2016中考文言文《隆中对》阅读答案及翻译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28
  • 晏子使楚译文及注释

    晏子使楚译文及注释   《晏子使楚》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人入楚为盗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27
  • 谒金门(春恨)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旧一纸。小砑吴笺香细。读到别来心下事。蹙残眉上翠。怕落傍人眼底。握向抹胸儿里。针线不忺收拾起。和衣和闷睡。

    古诗文 2020年5月26日
    506
  • 苏轼《论范增》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论范增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 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6
  • “金之纯,字健之,湖广广济人”阅读答案

    金知州传 【清】戴名世     ①金之纯,字健之,湖广广济人。万历四十三年举人,崇祯中,由醴陵县教谕历官至兴安州知州。当是时,海内承平,人不知兵。流贼…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6
  • 寄答京友

      【文言文】   “才难,不其然乎?”[1]今人尽知才难,尽能言才难,然竟不知才之难[2],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幸而知爱,竟不见有若已有者,不啻若自其已出者…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