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杭州春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 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曾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1)《唐宋诗醇》评此文“‘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请结合颔联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2)尾联写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简析该联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 “入”由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传入庙中的滚滚涛声,气象雄浑;(2分)“藏”写极目远望之景,写出了繁华的秦楼楚馆掩不住柳色的盎然生机,旖旎动人。(2分)
(2) 比喻,把“湖寺西南路”比作“裙腰”,(2分)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茏的迷人景色,而且使人联想少女飘逸的彩裙,形象生动地勾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2分)

赏析
《杭州春望》是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前六句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画面。

此诗为823年(长庆三年)或824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作者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所民间传说:他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诗人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读者应当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诗人眼前的景物,而且使读者联想到伍员的壮烈和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作者原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作者原注:“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正如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不能肯定它就是从白居易这两句诗衍化而来,但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制不住的赞美之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51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马援字文渊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马援字文渊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作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8
  • 两鬼相遇文言文翻译

    两鬼相遇文言文翻译   两鬼相遇一文出自于《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两鬼相遇文言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两鬼相遇文言文   表叔王碧伯妻丧,术者…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21
  •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2)横看:从正…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8
  •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6
  • 写碣石观海的诗词大全

    碣石,即碣石山,在河北省昌黎县城北,为燕山余脉,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为古今观海胜地。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和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秦始皇和汉武帝先…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62
  •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10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