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孤雁》崔涂《孤雁》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杜甫的咏物诗《孤雁》写于杜甫居住在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绝妙。《孤雁》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 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 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①,孤飞自可疑。
崔涂的《孤雁》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注①: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

1.杜诗“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3分)
2.有人认为崔诗的三、四句是全篇警策,语简而言深,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3分)“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写出“反衬”或“对比”给1分,其他赏析文字酌情给分)
2.(5分)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1分)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呼寻伙伴。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3分)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以孤雁自比,形象而又精妙。(1分)

二:
(1) 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两首诗,其“诗眼”都是“____”。
(2) 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杜诗“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4) 崔诗“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你未必会遇到弓箭的射击,但独自飞行毕竟害怕;二是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不已。你同意哪一种?请简析。
参考答案
(1)孤。
(2)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3)“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4)第二种说法,有其道理。作为孤雁,是害怕人的伤害,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明:“寒塘欲下迟”。正是诗人对孤雁的要穿越长空,克服“暮雨”“渚云”“矰缴”等的困难和威胁,表现极大的怜悯,就是没有“矰缴”的威胁,也是困难重重,安危难料,令人担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5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司马…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8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意思: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74
  • 好事近(舟行)

    朝代:宋代 作者:严仁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晓色未分明,敲动月边鼍鼓。卯酒一杯径醉,又别君南浦。春江如席照晴空,大舶夹双橹。肠断斜阳渡口,正落红如雨。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497
  • 古诗的作文400字

    关于古诗的作文400字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51
  • 初中新课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新课文言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童趣》   2、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6
  • 文言文《后汉书·徐稚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后汉书·徐稚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