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例题中看文言文翻译规律

从经典例题中看文言文翻译规律

  (一)

  江苏省九所省属重点高中联考试卷文言文翻译题考到了翻译这样一个句子:

  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

  把与这句话相关的文字节录于此:

  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选自《吕氏春秋·不侵》)

  这道题很经典,考到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这句话中,衣食是动词,不能译成名词;不我衣不我食是否定句宾语前置。这种语法现象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多次。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

  我冷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衣服穿,我饿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食物吃。

  应该说翻译这个句子难度不大,但笔者在阅卷中却看到了下面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答案:①我冷但我不穿衣服,我饿但我不吃东西。②我冷但我不穿自己的衣服,我饿但我不吃自己的食物。③我冷但我没有衣服穿,我饿但我没有食物吃。④我冷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穿衣服,我饿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喂食物。

  以上几种翻译,颇有些匪夷所思。第①种,豫让冷为什么不穿衣服?饿为什么不吃东西?第②种,自己为什么有衣服不穿、有食物不吃而穿别人、吃别人的?第③种,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原因何在?第④种,莫非豫让是残疾人,要别人给他穿衣服、喂东西?只要结合语境认真想一想,就不应该犯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究其原因,还是文言文常见词语的意义和常见句式还没有掌握好。

  这句话的几种错误翻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夯实基础,包括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要认真学好课本,课本读熟了,理解了,又能触类旁通,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Ⅰ卷选择题中的文言实词,Ⅱ卷翻译题中涉及到的文言实词及文言句式,基本上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

  再举一例:

  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汉书·朱博传》

  这道翻译题考到了故事和存两个实词,前者在人教版第二册《六国论》中学过,原句是: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故事是旧事、前例的意思;后者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有三义:①看望,问候(《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②保存,保全(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出处同前);③思念(《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此句取第①义。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

  按照先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去任职。

  如果我们能够注意积累和掌握课本中学到的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并且做到烂熟于心,那么,无论换了怎样不同的语言环境,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能够应付自如了。

  (二)

  至今还对上海市1992年考的一道文言文翻译题记忆犹新,题目是这样的: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把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

  这道题也非常经典,多年来的我一直用这道题为例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学生则从这道题目中获益非浅。

  从词义推断的角度来看看这个句子:

  1、由对偶的句式可推知知是智的通假字。因为下句的非是、是非与上句的是是、非非相对,那愚对的是知,知应该是智的通假字。

  2、是与非在现代汉语中多为对,正确与错,错误意,有成语自以为是大是大非、习非成是(习惯于某种错误的做法或说法,因而误认为它是正确的)为证。若此句中的是与非都按此义翻译,句子是译不通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对偶的句式推断是是、非非、非是、是非中加点的是与非是动词,与后面的是或非构成动宾关系。

  借助句式特点,明确了词义,句子翻译就容易了。全句意为:

  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叫做聪明;否定对的、肯定错的,叫做愚蠢。

  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文言文多用对句,了解了文言文句式上的这一特点,对我们解答文言文试题多有帮助。例如2005年北京卷第11题: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如是乎(清·汪琬《传是楼记》,选自《尧峰先生文钞》,有删节)

  这段文字中画线的5句话都是对句,利用这个规律,我们便能轻易地把它们点断了:

  ①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②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③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

  ④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⑤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40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中考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之人的一些称谓

    中考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之人的一些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9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7
  • 高中语文《海上鸥鸟》原文及译文

      海上鸥鸟   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1
  • 赠崔郎中宗之的翻译赏析

      《赠崔郎中宗之》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   惊云辞沙朔,飘荡迷河洲。   有如飞蓬人,去逐万里游。   登高望浮云,仿佛如旧丘。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9
  •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翻译赏析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5
  • 古诗明月何皎皎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

    作者:佚名 朝代:〔两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明月何皎皎译文及注释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