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两首登临诗结构上起承转合,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的尾联都提到“使人愁”,但所指不同。请结合作品简析“愁”的内涵。(4分)

参考答案
1.两首诗都是因楼名而起兴,紧扣题目;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2.崔诗尾联写诗人于日暮时分,目睹江上烟波笼罩,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感慨,属于触景生情,抒发的是羁旅怀乡之愁;李诗尾联写诗人由浮云蔽日生发联想,感慨“长安不见”,既是写景,也是用典,抒发的是忧国怀君之愁。

二:
(1)两首诗的结句都有“使人愁”三个字,请指出两首诗中“愁”的内容各是什么?(4分)
(2)两首诗在构思上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诗作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催诗抒发游子飘泊天涯的思乡之愁;李诗则抒发自己爱国忧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愁。
(2)两诗首联都从楼台命名的传说落笔,然后展开想象;颔联通过古与今、幻想与现实的对照,把古今盛衰的历史变化和人事兴亡的悲哀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为全诗定下吊古伤今的基调;颈联则由古及今,极目远眺,着笔于眼前实景的描绘;尾联即景生情,都以“愁”字作结。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颇有章法。

对比赏析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前四句写登临怀古。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吟唱,似脱口道出,语言俗白,却一气呵成,文势贯通。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白云千载,遐思悠悠。

  《黄鹤楼》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眼前美景如画,内心乡愁难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而直观的描绘: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飘渺的烟波中。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

二: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4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赏析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题:写上。 西林:西林寺,在庐山。 横看…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29
  • 雍陶《题君山》呈贺《君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君山 呈贺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 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 【注】①水仙:这里…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28
  • 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阅读答案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28
  • 李京《苍洱临眺》阅读答案

    苍洱临眺 李京 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 翡翠罘崽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 虎头妙墨龙眠手,百帧生绡画不成。 【注释】李京,字号山,河间人…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22
  • 关系类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方法及阅读练习答案

    关系类 (一)设问方式 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2
  •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少年游·重阳过后 晏殊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1)上阙两幅…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