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释】①崇让宅:洛阳崇让坊王茂元宅。此时诗人在朝廷受到排挤,暂住岳父王茂元家,妻子仍在京城长安。②红蕖:红莲。③濩落:空虚冷落。④嵩:即河南嵩山,古代学道隐居之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的意思是露凝如细小的冰粒,说明露重天寒。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
B.第三句“聚散”重点是在“散”上;第四句叹惜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开。
C.第五句“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惟灯见”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
D.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宴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怨悲情。
2.“莲”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借“莲”表现诗人高洁品质的一项是(3分)
A、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晋·陆云《芙蓉诗》)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C、暴之烈日无改色,生于浊水不染污。      (宋·包恢《莲花》)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钱良择评论此诗“情深于言”。请你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诗“情深”的具体表现。(6分)
参考答案
1、B  此句的意思是: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对红荷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
2、C
3、①诗人用像冰粒一样的露水,悲泣的竹子,触动加深了心境的凄凉;(1分)②红荷的离披,也象征着颠破流离,与妻子分离的悲凉;(1分)③客中苦酒,,寒夜孤灯,表现出诗人孤独、失意之悲;(1分)④嵩山的松雪,好像也在召唤着,表现出诗人的归隐之心,但这也是诗人无可奈何,壮志未遂的幽愤。(2分)总之,没有一物不解人意,不含着深情。因情见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融为一体,读之撼动人心。(1分)

参考译文
秋露像细微的雪粒洒下前池,阵阵西风吹过回塘,万竹萧飒生悲。
瓢忽无定的人生啊,本来就多悲欢聚散;但那池上的红荷花,为什么也零落纷披?
我杳远难凭的归梦,只有孤灯才能见证;我空虚落寞的生涯,唯有清酒方可得知。
难道到了白头之年还是如此?我早与嵩山南面的松雪两心相期。

赏析: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半部分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是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后半部分则是直接发抒感慨,表现出诗人的冷落、孤寂之感,宣泄出诗人仕途坎坷、壮怀未成的愤慨之情。全诗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冥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恨悲情。
此诗的前半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清池前横,修竹环绕,地方可谓清幽已极。但诗中用“风”、“露”点染,立刻使之带上浓重的悲切气氛。露凝如霰,说明露重天寒。下面接着再用风加重描写。诗人把主观的强烈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所以见得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开头两句,是用环境的凄清,衬托诗人心境的凄楚。下面两句,则是借环境景物,抒发人生的感叹。“浮世”,此处谓世事不定、生命短暂。“聚散”虽兼含两义,重点是在“散”(别离)上。从诗的后半看,这里主要是对妻子而言,同时也兼指筵上之人,因为筵终席散,大家又当别去,它与下联的“灯”、“酒”,关合诗题“宴”字。诗人此前,先是给人作幕僚,以后在朝廷作小官,继而在县里为吏,后来又作幕僚,颠沛流离,东西奔波,常与妻子分离。第三句的感叹,正是诗人坎坷经历的沉痛总结。第四句上承首句的“风”,意谓:“人生固然常多分离,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不用直叙而用反问,可以加强感叹痛惜的语气;对红荷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这一联“浮世”对“红蕖”,“本来”对“何事”,对仗比较自由,何焯说它是“变体”,可以说是李商隐对律诗的一个发展。
上面四句是即景生情,融情入景,下面四句则是直接发抒感慨。第五句上承第三句的“聚散”,写对妻子的深切思念。“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归梦”又和“灯”联系起来,意味深长。梦自然使人联想到夜,夜又使人联想到灯。读这句诗,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幽微的灯光,好像在向人诉说诗人梦中与妻子相会的情景,比起直叙梦中思念来,意境更美,更富诗意。第六句上承第三句的“浮世”,是说因为失意无聊,只好以酒浇愁。句中用一“知”字,使酒带上人情,似乎也在为诗人的坎坷遭遇痛惜不平。两句中“惟”和“独”,都起着一种强调、渲染的作用,表现出诗人的冷落、孤寂之感。失意之悲,别离之痛,郁结在诗人胸中,终于宣泄出来:“难道直到白头都只是这样下去吗?归隐嵩山之南的苍松白雪之中,才是我的夙愿啊!”中岳嵩山,是古代著名的学道隐居之地。“松雪”喻高洁的品性和节操。诗人于无可奈何之中想到归隐山林,这只是仕途坎坷、壮怀未成的幽愤而已。
“情深”(钱良择评语),是此诗的特色。诗人将“比”“兴”这两种手法揉合在一起,用环境景物,烘托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风露塘竹之悲,触动加深了人之悲切;红荷的离披,也象征着人的别离;客中苦酒,像在悲叹一样;寒夜孤灯,仿佛也在凄惋幽思;即使是嵩山的松雪,好像也在召唤着诗人归去,总之,没有一物不解人意,不含着深情。因情见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融为一体,读之撼动人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5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雷震《村晚》贺铸《茅塘马上》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茅塘马上 贺铸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1.…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9
  • 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

    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 ,欢迎阅读。   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7
  • 木兰诗里的夸张对偶句

    木兰诗里的夸张对偶句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里的夸张对偶…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9
  • 杜甫《客至》阅读答案附赏析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3
  • 《重赠乐天》《舟中读元九书》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重赠乐天① 元稹 休遣玲珑②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  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③     &…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9
  • 《喜见外弟又言别》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和表弟“相逢&rdq…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