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洛桥晚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洛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释
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1)“榆柳萧疏楼阁闲”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
答:描写了榆柳叶落枝秃、楼阁默默静立的萧瑟情境。
(2)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评本诗尾句“笔力高简”。请说说尾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①对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的惊奇与赞美;②寄寓了对冰清玉洁品质的高远追求。(4分,每点2分)
(3)具体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答: 立足于“望”,句句写景。(1分)前三句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2分)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1分)

二:
⑴本诗的题目为“洛桥晚望”,你认为关键字是哪一个?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分)
⑵综观全诗,诗人写了怎样景,又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参考答案
⑴突出了一个“望”字。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第四句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
⑵全诗四句,句句写景,通过前三句的景物来衬托最后一句,从而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情怀。

三:
【1】诗的前三句描摹了桥下冰初结、            、               和楼阁闲静等初冬时节的景致,渲染出           的气氛。(3分)
【2】有人评价此诗奇在结尾,有画龙点睛之妙。请从视角变换的角度分析这一评论。(3分)
参考答案
【1】 (共3分)路上行人绝、榆柳萧疏 萧瑟
【2】 (共3分)这首诗前三句从“冰洁”“人绝”“榆柳疏”到“楼阁闲”,场景不断变换,视线由近到远,视野逐步开阔(1分)。而最后一句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1分),表现了诗人忽然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看到嵩山上皑皑白雪时的极度快意和美感(1分)。


(1)诗人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怀?(2分)
(2)本诗标题为“洛桥晚望”,可诗中无一“望”字,试简要分析诗歌如何体现“望”。(4分)

参考译文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赏析:
《洛桥晚望》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此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视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前人有云孟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诗中四句都写所见之景,句句写景,没一句写情。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写人行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人写景固然是从审美出发,但是都是以情为景的精神。没有情的景是死板的。诗人写情以景物人物事件为依托,没有景的情是空洞的。从原理上说来,形神兼备和情景交融是一致的,只不过形神兼备多用于事物描写,情景交融多用于景物描写。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6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滴滴金梅 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孙道绚,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0
  • 古代诗歌试题解答技巧分析

    古代诗歌试题解答技巧分析 一、技巧小结 1、关注题目   题目的内涵往往丰富,它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6
  • 全国卷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5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6
  • 赵执信《暮秋吟望》阅读答案及解析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0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导入: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结合诗的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技巧。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应,虚景和实…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0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ú )纹平…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