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厌:满足。③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④遇:对待。⑤权:权宜,变通。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晋文公与楚战城濮           上使外
B.战陈之事,不厌伪           禽兽之变几何哉
C.虽愈,后无复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D. 城濮之战,咎犯谋也        肉食者谋
11.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皆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情                       D.引喻失义,塞忠谏之路也
12.翻译句子。(2分)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译文:                          
13.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         的君主。(3分)

参考答案
10.B
11.A
12. 放火焚烧山林来打错,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
13.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参考译文】
晋文公要在城濮和楚军交战,文公征询咎犯的意见,问咎犯:“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该讨厌忠诚守信用;如果是和敌军开战,那最好是兵不厌诈。现在既然是和楚军交战,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诈就可。”文王辞别咎犯后,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 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文王没有听从雍季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开战时用计大败楚军。回国以后,嘉奖有功人员,首先是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这时晋文公身边的人就说了:“我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靠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论功行赏为何将雍季放在最前面,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的诈术,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时战争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是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994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阅读试题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试题有哪些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拜为沛郡太守徙为雁门太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阳朔中,复为都护。   会宗与谷永相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7
  • 瑞鹤仙(和丁基仲)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画楼帘卷翠。正柳约东风,摇荡东霁。缃桃雨才洗。似妆临宝镜。脂凝铅水,云遍髻子。坠钗梁、羞看燕垒。最堪怜,锦绣香中,早有片红飘砌。间记。…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82
  •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6
  • 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

    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7
  •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晁冲之 少年使酒走京华, 纵步曾游小小家。 看舞《霓裳羽衣曲》, 听歌《玉树后庭花》。 门侵杨柳垂珠箔, 窗对樱桃卷碧纱。 坐客半惊随逝水, 主人星散落天涯。 春风踏月过章华, 青…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222
  • 《陈公弼传》详细答案(附翻译)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21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