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珙,字廷玉,鄞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袁珙,字廷玉,鄞人。高祖镛,宋季举进士。元兵至,不屈,举家十七人皆死。父士元,翰林检阅官。珙生有异禀,好学能诗。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授以相人术。先仰视皎日,目尽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悬五色缕窗外,映月别其色,皆无讹,然后相人。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
珙在元时已有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由闽海道见珙。珙曰:“公神气严肃,举动风生,大贵验也。但印堂司空有赤气,到官一百十四日当夺印。然守正秉忠,名垂后世,愿自勉。”普署台事于越,果为张士诚逼取印绶,抗节死。见江西宪副程徐曰:“君帝座上黄紫再见,千日内有二美除。但冷笑无情,非忠节相也。”徐于一年后拜兵部侍郎,擢尚书。又二年降于明,为吏部侍郎。尝相陶凯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不十年以文进,为异代臣,官二品,其在荆、扬间乎!”凯后为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其精类如此。
洪武①中,遇姚广孝于嵩山寺,谓之曰:“公,刘秉忠之俦也,幸自爱。”后广孝荐于燕王,召至北平。王杂卫士类己者九人,操弓矢,饮肆中。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九人者笑其谬,珙言益切。王乃起去,召珙宫中,谛视曰:“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已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王虑语泄,遣之还。及即位,召拜太常寺丞,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及居第。帝将建东宫,而意有所属,故久不决。珙相仁宗曰:“天子也。”相宣宗曰:“万岁天子。”储位乃定。
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所居鄞城西,绕舍种柳,自号柳庄居士,有《柳庄集》。永乐八年卒,年七十有六。赐祭葬,赠太常少卿。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珙生有异禀,好学能诗 诗:做诗
B.映月别其色,皆无讹 讹:欺骗、讹诈
C.千日内有二美除 除:授予官职
D.公,刘秉忠之俦也,幸自爱 幸:希望
9.下列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B.又二年降于明 燕王欲结于君
C.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果为张士诚逼取印绶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在海外洛伽山游历时,袁珙得到一个世外高人的指点,经过刻苦学习,学会了过硬的相面术。他给人看相,百次相面无一次失误。
B.袁珙替人看相.不但能看出来相面者的生死祸福,还能准确指出祸福的大小快慢,应验的时间能精确到具体的期日、时刻。
C.元朝时,袁珙替上百个士大夫相过面,如普化帖木儿、程徐、陶凯、姚广孝等,每次都能应验,因此被姚广孝引荐给燕王。
D.由于准确算出燕王将称帝,燕王即位后,很器重袁珙,即使是确定皇权继承人这样的大事,也根据袁珙的意见来作决定。

11.把前面文言选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杂卫士类己者九人,操弓矢,饮肆中。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5分)
(2)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5分)

参考答案
8.B(讹:错误)
9.D(介,被。A介,在/介,用。B介,引进对象,相当于“向”/介,与。C代,他的/副词,还是)(注:“ B又二年降于明 ”,引进对象,不译。“至于泰安”,引出处所,不译 )
10.C(给姚广孝相面在洪武年,不在元朝时)

11.(10分)(1) 燕王同长得像自己的九个卫士混在一起,手持弓箭,在店中饮酒。袁珙一见便上前跪下道:“殿下为何不自重到这里来。”(定语后置“卫士类己者九人”1分,状语后置“饮肆中”,1分,“轻身”1分,句意2分)(注:“杂”“前”设为得分点也不错)
(2)世人不畏惧大义,却畏惧灾祸,他便常常引导人们从不善良到善良,能听从而改变行径的人很多。(“而”、“往往”、“从”各1分,句意2分)(注:“因”“行”显得更重要,“从而”还有些争论)
12.(1)(4分)三重意蕴:一是风雨之中扬子江上的空远之景;二是诗人四处漂泊、无处可依的空寂之情;三是繁华已去之空荡。(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注:“三是繁华已去之空荡”牵强,用“理想已逝,抱负成空”恰当些)
(2)(4分)比喻。诗人将自己比作“转蓬”,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漂泊江湖,无处可依的人生况味。(修辞1分,解说1分,作用2分)如果学生答“往事随流水”用了比喻,把往事当作可随水流走的具体事物来写,写出世事变迁之快,也对。可视情况给分。

参考译文
袁珙,字廷玉,鄞县人。高祖袁镛,宋末中进士。元兵来到,他不肯屈服,全家十七人都被杀死。其父袁士元,任翰林检阅官。袁珙生而天赋异常,好学善作诗。曾到海外洛伽山游历,遇到一个奇特的和尚别古崖,把相面术传授给了他。先抬头看明亮的太阳。眼睛都昏花,将赤豆黑豆撒在暗室中,去分辨颜色,都不错误,然后给人看相。其方法是在夜间点燃两支蜡烛看人的形状气色,又参考出生的年月,百次相面无一失误。
袁珙在元朝时已经出名,相过上百个士大夫,关于他们的死生祸福,时间早晚是大是小,以及具体时间,没有不出奇应验的。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从福建经海路来见袁珙。袁珙说“您神气严肃,举动迅速,这是大贵的征兆。但印堂之上有红气.到任一百一十四天后官印便会被夺走。然而为人正直忠心耿耿,名声将流传于后世,望能自己努力。”普化帖木儿在浙江署理南台事务,果然被张士诚威逼夺取官印,不屈而死。见到江西宪副程徐说:“您的帝座位置上黄紫色再次出现,一千天内将被授予两个好职位。但冷笑无情,不是尽忠守节的人。”程徐于一年后被任为后部侍郎,升尚书。又过了两年投降明朝.任吏部侍郎。袁珙曾为陶凯看相道:“您的额、颊、鼻、颧等很配合,但气色还不开朗,耳、口、额、鼻很分明但光泽还未显现,应该韬晦以等时机。不出十年将以文才进身,在另一朝代为臣,官至二品,大概是荆、扬一带吧。”陶凯后来任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其相人之准确都是如此。
洪武年间.袁珙在嵩山寺遇见姚广孝,对他说:“您,是刘秉忠一类的人,望能自爱。”其后姚广孝向燕王推荐袁珙,将他召到北平。燕王同长得像自己的九个卫士混在一起,手持弓箭,在店中饮酒。袁珙一见便上前跪下道:“殿下为何不自重到这里来。”那九人笑他胡说,袁珙说得更加恳切。燕王这才起身离去,召袁珙进宫,袁珙仔细相看道:“走路如龙似虎,前额高耸,是位太平天子。四十岁时,胡须长过肚脐,就可登上帝位了。”之后见到王府的军官士兵,都保证他们可以成为公侯将帅。燕王担心这些话泄露出去,将他送回家。等即住后,召袁珙任为太常寺丞,赐给衣帽、鞍具齐备的马匹、绸缎、钱钞及住宅。皇帝准备立太子,内心已有打算,但许久下不了决心。袁珙相看仁宗说:“这是天子。”相看宣宗说:“这是万岁天子。”太子位置这才决定。
袁珙为人看相便能知道他的心术好坏。世人不畏惧大义,却畏惧灾祸,他便常常引导人们从不善良到善良,能听从而改变行径的人很多。他为人孝顺忠厚,对待同族人有恩德。住在鄞县城西,在住宅周围种植柳树,自称柳庄居士,著有《柳庄集》。永乐八年去世,时年七十六岁。朝廷赐予祭葬,追赠为太常少卿。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02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作者处及全词赏析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南宋张元干所写的一首词。 菩萨蛮 三月晦,送春有集⑴,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⑵。醉后少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91
  • 录异记异水文言文翻译

    录异记异水文言文翻译   导语:《录异记》是一部中国古代神仙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录异记异水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昔伍子胥累谏吴王,忤旨,赐属镂剑而死。…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33
  • 《孟子·告子上》的文言文练习题

    《孟子·告子上》的文言文练习题   阅读理解。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0
  •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   在文言文教学被边缘化的今天,背诵也与文言文如影随形,几经起落浮沉。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信息获取方式的方便快捷化,背诵几乎已被视为机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7
  • 初中语文第六册所选文言文两个知识点的质疑参考

    初中语文第六册所选文言文两个知识点的质疑参考   一、《陈涉世家》中“赞阝”字注音质疑   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六册所选文言文《陈涉世家》中“攻钅至、赞阝、柘。谯⑧。皆下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2
  • “星宫含雨气,月殿抱春辉”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星宫含雨气,月殿抱春辉。”这两句是说,春日月夜登高,看见天宫含着象征和润温馨的雨气,月殿里充满着春天的风光。歌颂升平之词,却写得别具韵致,“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