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之辩》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强弱之辩
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①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③其弱也。

(选自唐.罗隐《两同书》)

[注释]①奉:尊重。此指陪衬。②御:支配,此指显出。③辍(chuò):停。此指消除。

[文言知识]
 “然则”及其他。“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事情还有本源。又,“于是”,相当于“在这个时候”,如“于是暴雨,人皆避之”,意为在这时候突然下雨,人们都躲雨了。
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夫___②宗___③金____④至
2.翻译:岂怯懦之谓耶?_________
3.本文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句首发语词,无义②推崇③金属④极
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
3.强与弱是相对的。

参考译文
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水是天下最柔软的。金属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那么水的柔弱能成就它刚强的一面,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06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意思及全文赏析

    诗词名句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出自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5
  • 晋平公游于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

      《晋平公游于河》是汉代刘向《新序·杂事第一》中的一则文言文。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晋平公游于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晋平公游于河文言文启示,欢迎阅读。 文言文   晋…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48
  • 新都县八阵图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新都县八阵图记   杨慎   诸葛武侯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之永安宫;一在新都之弥牟镇。在夔者盖侯从先主伐昊,防守江路,行营布伍之遗制;新都为成都近郊,则其恒所讲武之场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6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写诗人因中秋佳节而思家——今夜月光明亮,普天下光照均同,人人都在望月、赏玩,然而,秋思各异…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9
  • 泥溪弭棹凌奔壑翻译赏析

      《泥溪·弭棹凌奔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   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   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38
  •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