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意”全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解析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206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浅谈高中的文言文情感教育

    浅谈高中的文言文情感教育   一、高中文言文篇章与情感教学的互动延伸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文言文课程一直以来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难点。由于缺乏时代语境的引入,和对古代文化的陌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24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两句是说,回归的路上,大地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逸,仿佛山石在移动,更显出环境的自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8
  • 马说文言文练习题介绍

    马说文言文练习题介绍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马说》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马说文言文练习题介…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29
  • 白鹭――白居易诗词全集

    白鹭 [唐] 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3
  • 唐诗送梓州李使君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王维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译文及注释 送梓州李使君译文 千山万…

    古诗文 2023年2月19日
    13
  • 常考的文言文通假字

    常考的文言文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