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送孙正之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送孙正之序
送孙正之序
王安石
    ①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
    ②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
    ③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
    ④予官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绝域也。北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岂若越人之望燕哉?              ,予未之信也。                        ,予亦未之信也。
    ⑤正之之兄官于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
   
注释:①诎:同“屈”。②杨、墨:杨: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墨:墨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③释、老:即佛教与道教。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1分)
   A.焉尔      B.也哉     C.矣乎    D.之邪
2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定志向改变世俗。
   B.孟子和韩愈因为学术素养深厚而成为君子。
   C.君子与众人的区别在于坚定志向不从时俗。
   D.君子要超越众人使自己能在当世显露出来。
2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批评不以孟韩为心的公卿贵族,(1分)与上文以孟韩为代表的君子形成对比,(1分)同时引出下文对孙正之的褒扬与勉励。(1分)   (3分)
24.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的两个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①一日得志于吴君
   ②以正之之不已
   ③而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
   ④而不至焉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25.作为赠序,本文有赞许义和勉励义,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议论色彩,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答: 作为赠序,作者赞扬了孙正之的德才,(1分)同时勉励他持之以恒成就儒道,发挥儒效。(1分)文章将君子与众人、圣人之道与时俗好恶对照来写,并列举孟轲、韩愈的事例,引用越人望燕的比喻,联系孙正之的立身行事,由面到点,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述,(论述过程1分)阐明了真正的君子不随俗改变自己,并且会引领时俗走向圣人之道。(阐明的观点1分)

参考译文
当下流行什么就认为什么是对的,这种人是普通人;自己认为对的就坚持己见,这种人是君子。坚持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自私自负的表现,是因为圣人之道在里面。
君子有穷苦困窘的时候,不愿意因为一次过失而屈服自己趋附时尚潮流,不因为时尚流行的而放弃真理。所以他们得到君主的信任,改变世俗而让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是轻而易举的,他们的学术修养很深,他们的志向非常坚定。时代流行杨朱、墨子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孟子学说的人;时代流行佛家及老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韩愈学说的人。像信奉孟、韩学说的人,可以算得上学术修养深而且志向坚定了,不因为时尚流向的而放弃自己信奉的真理。可惜不被君主信任,使的真正的儒家学说不在当世盛行,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已经很杰出了。唉!我看现在的世道,带着高高的儒家帽子,穿着宽大的学者服装,坐下来就谈论尧的语录,站起来就模仿舜的动作,却不以孟、韩学说为本,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
我在扬州做官,交了个朋友叫孙正之。他奉行古人的学问,又擅长写古文,我知道他能够以孟、韩学说为本而不动摇。越地的人看燕地,觉得那是绝远的地方,但是只要驾着马车向北出发,只要不停,肯定能走到。孟子、韩愈的学说和我们的距离,怎么能和越地人看燕地的距离相比呢?凭借孙正之的求学不止,如果学不到孟、韩的学问,我不相信。如果有一天他得到君主的重视,而真正的儒家学说不在当时盛行起来,我也不相信。
孙正之的哥哥在温州做官,带着他们的父母上的任,正之也将要跟着去,先告诉了我征询我的意见。你打算沉默,沉默得了吗?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写下这篇文章送给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208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这两句是说,晴空气爽,鸟儿高飞,这表示着秋天已经萌动;天色已晚,帆船落帆停泊,黄昏时的云烟,在地平上生起。写景逼真,措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37
  • 《玉楼春》翻译赏析

      【作者】元好问,金末元初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4
  • 菩萨蛮·秋风扫尽闲花草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瑶觞,花先着酒香。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595
  • 文言文《鹬蚌相争》的意思及道理解析

    文言文《鹬蚌相争》的意思及道理解析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惠王曰:"今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2
  • “岳武穆王飞墓,在杭栖霞岭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岳武穆王飞墓,在杭栖霞岭下,王之子云袝焉。自国初以来,坟渐倾圮,江州岳氏讳士迪者,于王为六世孙,与宜兴州岳氏通谱,合力以起废,庙与寺复完美。久之,王之诸孙有为僧者,居坟之西,为其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1
  • 白朴《天净沙秋》古诗赏析及翻译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