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注释:
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嫁。再,第二次)
3、知其家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家世:身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去。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每每。
14、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7﹑依:依靠。
18、以:以……作为;用
19、诵:吟诵。
20.适:嫁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6、你认为上文表现了范仲淹哪些高尚的品质?
7、读了上文后,试写出和天下为己任意义相近的一句名言。

参考答案:
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6、范仲淹读书发愤、勤勉;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有远大的抱负;生活节俭;忧国忧民。
7、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24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我校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拖沓,学生参与活动的面与时间少,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开展更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索,初步构建了“自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5
  •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 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26
  • 柳宗元《复杜温夫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复杜温夫书① 柳宗元 二十五日,宗元白:两月来,三辱生书,书皆逾千言,意若相望仆以不对答引誉者。然仆诚过也。而生与吾文又十卷,噫!亦多矣。文多而书频,吾不对答而引誉,宜可自反。而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2
  • 常用文言虚词

    什么是文言虚字呢?文言虚字就是文言文的虚字。所谓文言文,就是古代汉语;如果详细地说,文言文不完全是古代汉语,只能说是大致一样。 古代汉语现在虽说不通行,但是有遗留,在一定场合下还是…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100
  • 卢挚――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   元代:卢挚   窗间月,檐外铁,   这凄凉对谁分说。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   长吁把灯吹灭。   注释译文   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7
  • 扬子江【文天祥】原文翻译赏析

      长江的下游一带,古称“扬子江”,扬子江口即长江口。这首诗是作者由通州而北海,再南下经过长江口时有所感发的记录。诗歌结合作者北上复南下这一行程,发出了&l…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1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