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清代)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
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
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
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这是一首相思之作,却不同于那种甜蜜憧憬的怀想,亦不是刻骨铭心的感念。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小令,那么非此二字莫可当得:阑珊。
所谓“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正是“春花秋月,触绪还伤”的另一番写照。当年他曾和她一起攀上杏树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而今的杏花春雨一如往昔,而佳人已逝,以至于唯恐再见到杏花,触动自己的伤心事。睹物伤情,算是中国诗歌由来已久的传统。
转到下片,出现一组精工的对句:“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这两句解释出来,就是熏炉上的烟气轻轻萦绕,双袖在炉火中映出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泛出了酒晕。句中一个“漫惹”,一个“空将”,极写无聊之态。这里纳兰仿佛是说,我现在多么无趣啊,恍恍惚惚,呆呆地烤着炉火,饮着乏味的酒,忽忽悠悠就醉了,我也不知是为了什么,我也不知要做什么。
尾句,作者舍弃了一切描写与对仗,平平呵出:人间何处问多情。以人间之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实已把天地逼仄到了极处。这正是“谁念西风独自凉”的境界,西风遍吹,而独有我感到了深深的凉意。天地广大,而唯有我心怀迂曲,无处排遣,无处寄托。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5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双调】殿前欢(畅幽哉)

             贯云石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2
  • 《春思》

    方 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 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 才吹小雨又须晴。 首句就把春风拟人化,说她总太忙,使人有亲切之感。是全诗的纲领,用以提起后面三句。多可,即“多所许可”…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1
  •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译文] 热闹的歌舞活动结束了,游人也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春天已渐渐远去了。   [出自] 北宋  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8
  •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之与朱元思书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之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6
  • 给父亲的一封文言文的信

    给父亲的一封文言文的信 父亲大人膝下:   岁月蹉跎,男入学已经两载有余,然念及初时,天真无邪,父亲挂忧于心,寄厚望于男,舟车劳顿,与男共行,可谓情之深,爱之切。却几日光阴,竟离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0
  •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