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两句是说,正是莼菜鲈鱼肥美的时候,我却不能返回故乡;像楚囚一样戴着南冠日日夜夜把故乡思念。巧用典故,抒写胸怀,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表达了毅然归去的决心。“楚囚”二字用得颇有分量,见其愤慨、激越之情。

出自赵嘏《长安秋望》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①鲈鱼:张翰(字季鸾)作晋齐王的僚属,在洛阳看到秋风刮起,因而怀念故乡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最宝贵的是安适得意,怎能叫官职缠身,在千里之外追求名爵。于是命令套车,弃官归家。(见《世说新语·识鉴篇》。)鲈鱼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②美:肥美。
③南冠、楚囚:春秋时,楚国钟仪被晋国俘虏,他不忘故国,经常戴着南冠(楚国的帽子)。楚囚即指钟仪。

翻译:
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
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
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
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

赏析: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这首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以秋日典型形象入诗,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上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6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新序文言文考察题目

    新序文言文考察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卫宣公之子急也,寿也,朔也。急前母子也。寿与朔后母子也。   ②寿之母与朔谋,欲杀太子急而立寿。使人与急乘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8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词…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01
  • 声声慢(和陆景思黄木香)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羞朱妒粉,染雾裁云,淡然苍佩仙裳。半额蜂妆,莫道梳洗家常。碧罗乱萦小带,翠虬寒、一架清香。春思苦,倚晴娇无力,如待韩郎。密幄笼芳吟夜,…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604
  • 李珣《渔歌子·楚山青》阅读答案

    渔歌子·楚山青 五代 李珣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①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②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注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2
  •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这两句写诗人在城楼上凭栏西北远望故乡,一无所见,于是,自我劝解:不用凭栏远望、苦苦思乡了,苦思着实没有用处,因为故乡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9
  • 有关描写梅花的词

    梅花词 1、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 徒有霜华无霜质! 2、清平乐…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