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的诗意:我不怨恨你回来得迟了, 只希望你不要到临邛去。
出自孟郊《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 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 莫向临邛去!

注释
古别离:新乐府歌曲名。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的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因私奔相如。故古代诗文多以临邛为花花世界。借喻男子觅得新欢之处。

翻译:
我拉着将要离别的丈夫的衣服,
你今天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不怨恨你回来得迟了,
只希望你不要到临邛去。

赏析
《古别离》
这首小诗,描写一个女子送别情郎的场景,通过对其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表现出女子的深情与忧虑。全诗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处境——丈夫常年在外游荡,妻子整年空守闺房,好容易迟迟归来,没有多久,又要出门远走。临行时,妻子依依不舍地牵着丈夫的衣服,问他要到哪儿去?我不怪你回来得迟,只希望你记着在家的妻子,不要变心另觅新欢。诗人用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洗炼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从这个矛盾中显示出她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言少意多,隽永深厚,耐人寻味。

首句“牵郎衣”的举动,颇显小女儿娇羞的情态。这个动作是为了使将行的丈夫能稍作停留,体现出女主人公的依依不舍之态。“郎今到何处”句,作轻声发问,问的重点在于深情,而非寻求回答,因为在临别之时,她怎么会还不知道丈夫要去哪里呢?结合最后两句来看,她是因为担心丈夫去临邛,才故意发问。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女主人公在这里作了让步,她不恨丈夫晚归,最希望的就是丈夫不要到临邛去。说是“不恨”其实是反语,盼郎早归是人之常情,如果丈夫迟迟不归,她哪里会不恨呢?然而,对丈夫的深情使她甘愿承受等待的煎熬,甘愿以苦苦的相思来慰藉彼此相恋的真情。因此,她宁愿退步,只希望丈夫不辜负她的等待,“莫向临邛去”。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最后这句,这句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6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爱日斋

    朝代:元代 作者:孙华孙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曹宗儒讲学之室 去日诚可惜,来日还可爱。耀灵如转丸,今昨忽相代。粤从识日来,旦莫几明晦。去来与来去,岁月不我贷。何哉弃日者,忽忽成玩…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748
  • 以虫治虫

    文言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ldq…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0
  • 文言文名句加译文

    文言文名句加译文   导读: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文言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29
  • 司马芝文言文练习题

    司马芝文言文练习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3
  • 自宣城赴官上京(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自宣城赴官上京(杜牧)   杜牧于开成三年(838)冬内升左补阙、史馆修撰,翌年春初赴京上任。这首诗是离开宣州时的作品。诗中回顾了自己十馀年的外放生活,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追问和…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195
  • 《镜喻》“五官莫明于目”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镜喻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