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这两句是形容总持寺阁之高——从阁中向外观望,秦岭显得低矮,渭水也显得很小。“低”、“小”二字用得很巧,使俯瞰之景,十分美妙。
出自岑参《登总持阁》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注释】
⑴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总持寺,隋代所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西半部,原名大禅定寺。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总持寺。
⑵诸天:天空。
⑶井树:井边之树。
⑷渭川:渭水。
⑸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槛外:长廊旁的栏杆外边。
渭川:渭水。

【参考译文】
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赏析
这首诗,穷极笔力,描写总持阁的雄伟高峻。诗里的高阁是总持寺里的建筑,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被岑参写在了诗里。诗的逻辑依然是先写景色然后在结尾处加上个人感谓。一、二句以夸张手法来表现总持寺阁高耸入云的势态,中间四句写在阁上远眺的所见。全诗很好理解,就是写一座高阁,只是在最后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这个结尾内涵还是很多的,不但说明了总持阁的作用,地理位置,还概括了它的环境特点,即清净高远。

写这座高阁的高,诗人用了眺望的视角来写,主要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还加入比喻,对比这样常见的修辞来增加效果。“逼诸天”、“近日边”,这是夸张和比喻,“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也是夸张,但是在意义上有一种递进,使高阁的形象更具体。“低秦岭”、“小渭川”有夸张地成分但也有对比,拿这样的秦岭渭河来突出总持阁之高。其实在最后的结尾诗人的态度里也有夸张的意思,他当然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视野开阔罢了。全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李白的诗句里就常用到夸张的修辞。也就是因为岑参在诗里这样淋漓尽致得专写总持阁之高,所以使作品在整体上有了一种很突出的气势,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他的诗作里是常见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7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下面来看看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吧,欢迎来参考!   三峡  …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25
  • 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楚郢都人(今纪南城)湖北荆州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叔…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10
  •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临江仙·探梅   宋代: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1
  • 浮生六记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浮生六记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余诺之。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3
  • 寄宇文判官翻译及赏析

      《寄宇文判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9
  • 描写荷花的古诗有哪些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